首页 教育 正文

江苏高考2017历史答案,江苏高考2017历史答案解析

教育 2个月前 (07-30) 962

解码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命题逻辑、高频考点与备考策略

命题趋势与试卷结构分析(约300字) 201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严格遵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在保持"稳中求进"命题原则的基础上,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强化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考查,二是突出新材料、新情境的命题导向,三是注重历史学科思维与综合素养的融合,试卷结构延续"3+1"模式,总分为150分,其中必考模块占120分,选考模块占30分。

必考部分包含选择题(40分)和材料解析题(80分),其中选择题设置4道情境选择题(每题6分)和6道材料解析选择题(每题4分),重点考查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能力,材料解析题由2道中外关系题(每题20分)和1道文明演进题(20分)构成,体现全球史观与文明比较的命题意图。

选考模块保持"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历史专题"四个选项,其中2017年选考热度最高的是"中国古代史",占比达63%,命题组特别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平衡,既考查《中外历史纲要》基础知识(如科举制度、重农抑商政策),又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如评价明清海禁政策的双重影响)。

高频考点与命题规律梳理(约400字) (一)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

  1. 制度演进专题(约25%) 重点考查科举制演变(唐代糊名制到明清会试制度)、行省制实施(北宋与元代对比)、明清内阁与军机处职能异同,2017年卷第15题材料解析题即以《明会典》条款为切入点,要求分析内阁与司礼监的权力博弈。

  2. 经济文化变迁(约18%) 江南市镇发展(宋代市舶司与明清海禁政策)、明清白银货币化(马士《中国银 denominations》相关论述)、科技成就比较(《天工开物》与《几何原本》),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首次将"美洲白银流入对江南经济影响"设为情境选择题,体现全球史视角。

(二)中国近现代史重点领域

  1. 改革开放进程(约22%) 侧重1978-2012年关键节点,如特区设立动因(1980年广东、福建政策对比)、价格双轨制运作机制、浦东开发战略意义,2017年卷第32题论述题要求从"制度创新"维度分析农村改革,这与当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高度契合。

  2. 民族关系演变(约15%) 重点考查茶马古道历史作用(2017年卷第21题情境选择题)、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材料题第19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2017年卷第37题选考题),命题组创新采用"茶马互市-藏区贸易-现代跨境经济"的三段式分析框架。

(三)世界近现代史命题特征

  1. 工业文明专题(约20%) 重点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动力机制(2017年卷第14题材料解析题)、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比较(电力与内燃机)、全球化影响(19世纪末殖民市场与20世纪跨国公司),值得关注的是,命题组引入"技术扩散曲线"图表分析,强化量化思维训练。

  2. 战争与秩序重构(约18%) 聚焦两次世界大战(1918-1945年国际秩序演变)、冷战格局形成(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对比)、非传统安全威胁(2017年卷第28题情境选择题涉及网络安全),命题创新点在于将"慕尼黑协定"与"南海仲裁案"进行历史比较。

典型例题深度解析(约300字) (一)材料解析题解题范式 以2017年卷第19题为例(材料题第1题,20分): 材料一:元代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敕令"以银为钞,通行无阻" 材料二:明初《大明律》规定"伪造交钞者处斩" 材料三:清咸丰年间《户部奏折》记载"银贵钱贱,商民交困"

问题:分析历代货币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10分),评价明清货币政策得失(10分)

标准答案框架:

  1. 演变特征: (1)元代:确立纸币统一制(对比宋代交子) (2)明代:强化货币政策集权(对比元代行省铸造) (3)清代:应对白银危机(与日本银元流通相关)

  2. 影响因素: (1)经济基础(元代海外贸易繁荣、明代小农经济主导) (2)政治制度(元代行省制与明代集权制) (3)技术条件(清代火耗实征制)

  3. 评价分析: (1)积极:元代促进商业发展,清代稳定市场秩序 (2)局限:明代抑制商业活力,清代错失货币改革机遇

(二)情境选择题突破策略 以2017年卷第21题为例(情境选择题,6分): 背景:2015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提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主张

问题:以下哪项历史现象对"贸易畅通"具有启示意义?(单选)

A. 郑和下西洋携带瓷器与丝绸 B. 江南市镇发展促进商业革命 C.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 D. 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设立

解题路径:

  1. 识别核心概念:"贸易畅通"对应历史中的对外贸易机制
  2. 选项对比: A. 单边输出(非贸易畅通) B. 内部市场发展(非对外贸易) C. 16世纪跨洋贸易网络(符合) D. 不平等贸易(违背原则)

正确答案:C

备考策略与能力提升(约200字) (一)三维备考体系构建

知识图谱:建立"时间轴+专题树

高考复读三年,高考复读三年的人有谁
« 上一篇 2个月前 (07-30)
2017高考偏难,2017年高考最难
下一篇 » 2个月前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