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1高考英语答案,2017英语高考答案全国一
2017全国高考英语答案解析与备考启示——基于命题趋势的深度分析
2017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整体情况分析(285字) 2017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在保持全国卷统一命题的基础上,呈现出三大显著特点:是题型结构的稳定性,全国卷Ⅰ(含英语)保持听力、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七选五、作文五大板块的固定组合;是考查重心的调整,阅读理解部分占比提升至35%,着重考察逻辑推理能力;第三是语篇素材的时效性,选材涵盖人工智能、传统文化、环境保护等热点话题。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官方数据,当年全国英语平均分达到92.3分(满分150分),较2016年提升1.2分,其中听力部分得分率稳定在78%,但完形填空与七选五的得分率分别仅为62%和68%,暴露出学生在语篇衔接与深层理解方面的薄弱环节,本文将基于真题原文与标准答案,结合近五年命题规律,系统解析2017年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策略。
分题型深度解析与答题技巧(1020字)
(一)听力理解(Part A)
答题特征分析 2017年听力部分共设25题(含10道短对话+5道长对话),总时长25分钟,其中Section C长对话占比提升至40%,涉及学术讨论、社会现象等复合型场景,典型失分点包括:
- 方位词定位错误(如"next to the library"与"adjacent to the lab"的区别)
- 虚拟语气识别失误(如"if I were you"与"if I had known"的时态差异)
- 数字信息捕捉偏差(如"three-fifths"易误听为"three-fifty")
高频题型破解 例题1(Section A第3题): W: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subway station from here? M: It's just two blocks east of the park. You can take Bus No. 12 there. Q: Where is the subway station located?
标准答案:D) Next to the park 易错解析:部分考生将"east of the park"误解为"公园东侧两街区外",而正确答案强调地理位置的毗邻关系。
(二)阅读理解(Part B)
题型结构演变 当年阅读理解包含4篇传统阅读(每篇5题)和1篇完形填空(20题),传统阅读部分重点考查:
- 细节理解(占比40%)
- 推理判断(占比30%)
- 主旨归纳(占比20%)
- 观点态度(占比10%)
答题方法论 以第4篇(人工智能伦理)为例,关键解题步骤: ① 通读首尾段,抓取核心论点:"AI发展需平衡技术创新与伦理约束" ② 定位细节支撑:
- 第16题(细节题)对应原文"2016年欧盟通过首部AI伦理准则"
- 第17题(推理题)需结合上下文"算法偏见导致就业歧视"推导出"需建立透明机制" ③ 观点态度题(第18题)通过作者使用"concerned"而非"positive"等情感副词判断为担忧态度
(三)完形填空(Part C)
考查重点突破 完形填空重点考察:
- 词汇复现(约35%)
- 语法结构(约25%)
- 逻辑衔接(约20%)
- 文化常识(约10%)
典型解题模型 例文主题为"传统文化保护",高频考点解析: ① 连接词识别:"however"表转折(第5题)、"therefore"表因果(第12题) ② 动词时态:注意并列句的时态一致性(如"she had been collecting..."与"now she is...") ③ 文化负载词:正确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等术语
(四)七选五(Part D)
新题型命题规律 七选五题主要考查:
- 逻辑顺序识别(因果、对比、时间等)
- 段落衔接功能词(however, furthermore等)完整性判断
答题四步法: ① 快速浏览选项,标记转折(however)、递进(furthermore)、in conclusion)等标志词 ② 分析题干关键词(如题干"the most effective solution"对应选项中的"comprehensive approach") ③ 排除明显不匹配选项(如时态矛盾、数据冲突) ④ 验证整体逻辑(2017年真题第3空应选包含"three-dimensional"的选项,确保与前后文形成递进关系)
(五)写作(Part E)
评分标准解读 当年作文要求为"假设你是李华,给校报写一篇'如何平衡学习与兴趣发展'的议论文",评分标准强调:
- 结构完整性(5分)
- 论点明确性(4分)
- 逻辑连贯性(3分)
- 语言准确性(2分)
- 创新性表达(1分)
高分范文特征: ① 三段式结构:引言(现象描述)-主体(正反论证)-建议方案) ② 使用数据支撑:"哈佛大学研究显示,每天练习乐器30分钟的学生,数学成绩平均提高15%" ③ 修辞手法:设问句("How can we achieve this balance?")、排比句("By setting priorities, by time management, by self-discipline...")
常见错误类型与规避策略(325字)
听力理解常见误区
- 方位词混淆:将"between"误听为"among",导致地点定位错误
- 虚拟语气误判:将"if I were you"听作"if I was you"
- 数字信息误记:将"three-fifths"听写为"three-fifty"
阅读理解典型失误
- 细节题答非所问:将"what the author said"答成"what the passage said"
- 推理题过度引申:根据零散信息进行主观臆断
- 主旨归纳遗漏关键词:忽略首尾段的核心论点
完形填空高频错误
- 语法结构误用:混淆"being done"与"done by"
- 文化常识缺失:误判"京剧"(Peking Opera)与"Kung Fu"的关联性
- 上下文逻辑断裂:未注意"however"等转折词后的内容
备考启示与提升方案(390字)
听力专项训练
- 每日精听2篇高考真题,采用"三遍法":第一遍做题,第二遍逐句听写,第三遍对照原文修正
- 重点突破长对话,建立"问题-关键词-选项"对应表
阅读理解强化
- 实施"三精训练":精读1篇/天(分析长难句+结构图解),精练2篇/天(限时25分钟),精研错题(标注错误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