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卷全国2,2017高考语文卷全国一卷文言文
《2017高考语文卷全国卷II命题解析:稳中有变中的核心素养导向》
试卷整体结构与命题特点分析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湖北、湖南、广东等9省市使用)在继承传统命题思路的基础上,呈现出明显的改革信号,本卷共6道大题,涵盖现代文阅读(3道)、古诗文默写(1道)、语言文字运用(1道)、作文(1道)四大板块,总题量保持全国卷统一标准,值得关注的是,试卷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通过选材深度、设问方式、能力层级等多维度创新,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导向。
(一)试卷结构对比分析 纵向对比2013-2017年四套全国卷II,现代文阅读保持3篇(1篇文学类、2篇实用类),但阅读量从2013年的18篇增至2017年的21篇,单篇字数平均增长23%,古诗文默写题在2017年首次出现"双选"模式,要求考生在《论语》《孟子》等经典篇目中选取指定句式,较2016年的单选模式更具区分度,作文题延续"中国关键词"主题,但材料从2016年的改为文字叙述,强调跨媒介阅读能力。
(二)命题趋势数据统计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组卷数据,2017年卷II重点考查层级如下:
- 信息提取能力:占比28%(较2016年+5%)
- 频繁考点分布:文言虚词(出现3次)、非连句式(出现4次)、成语误用(涉及7个高频错词)
- 新增考查维度:文本互文性理解(如作文题材料与《乡土中国》的关联)、跨学科知识应用(如实用类文本中的科技伦理问题)
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创新与备考启示 (一)文学类文本:从情节复述到审美建构 2017年文学题选自余华《第七天》,重点考查:
- 象征手法的深层意蕴(如"鼠妹"象征城市异化)
- 文本互文性理解(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叙事结构对比)
- 社会议题思辨(对"鼠妹"命运的社会根源分析)
对比2016年《平凡的世界》阅读题,命题组明显减少情节梳理类题目(从5道减至2道),增加开放性试题占比(从30%提升至45%),建议考生建立"文本细读-主题探究-现实观照"的三层阅读模型,尤其关注余华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二)实用类文本:从信息整合到批判思维 两篇实用类文本(科技创新与文化遗产保护)体现三大命题特征:
- 真实情境创设:作文题材料源自《光明日报》2017年3月报道
- 跨学科知识融合:要求结合地理学科中的"文化景观"概念分析保护策略
- 批判性思维考查:设问"如果经费有限,应优先保护..."等开放性试题占比达40%
备考策略建议:
- 建立"文本结构分析图":快速定位数据图表、流程图等非文字信息
- 搭建"问题解决思维链":针对文化遗产题,可构建"现状分析-价值评估-保护路径"逻辑框架
- 积累"学科交叉案例库":如将非遗保护与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理论结合
古诗文默写的命题突破与备考策略 (一)命题模式革新 2017年默写题首次采用"双选模式",要求从《论语》《孟子》中各选一句符合特定句式要求的句子,具体要求:
- 《论语》选句需含"之"字结构(如"之者,所以明也")
- 《孟子》选句需体现"以"字句式(如"以若所为,求若所愿")
- 总分要求保持10分制,但每句分值动态调整(如《孟子》句式分值占比40%)
(二)备考重点调整
- 经典篇目精读:重点突破《论语》第5-15章,《孟子》梁惠王上、公孙丑上
- 句式特征归纳:建立"之字结构""以字句式"等专项训练模块
- 语境理解强化:通过"文言文语境填空"训练,提升上下文衔接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题型升级与应对方法 (一)题型创新分析 2017年语言题包含5道常规题(病句修改、成语填空等)和1道创新题(网络用语规范),具体特点:
- 病句题引入"逻辑关联词缺失"新考点(如"不仅......."结构断裂)
- 成语题增加"语义场匹配"题型(如根据"科技类文本"语境选择"日新月异")
- 创新题要求考生结合《网络语言生活报告(2017)》制定规范方案
(二)专项突破方案
- 逻辑关联训练:制作"常见关联词对比表",重点区分"因而/"虽然/等易错项
- 语境敏感度培养:通过"同义词替换实验"(如将"雷厉风行"替换为"风风火火"分析语境差异)
- 政策文件研读:精读《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文件,把握命题趋势
作文题的命题逻辑与高分指导 (一)命题深层解析 作文题"中国关键词"的命题逻辑包含三个维度:
- 历史纵深感:材料提及"高铁""航天""扶贫"等新时代符号
- 文化纵深感:关联《诗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革新精神
- 价值纵深感:呼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和谐"等理念
(二)高分写作策略
- 结构创新:采用"关键词树状图"展开(如以"高铁"为轴,延伸技术突破、制度创新、文化输出等分支)
- 论证升级:运用"数据支撑+理论提升"模式(如引用"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占全球2/3"数据,结合"技术民族主义"理论)
- 语言锤炼:创造"新概念词组"(如"轨道上的文化自信""云端上的制度优势")
命题趋势预测与备考建议 (一)2018-2020年命题趋势预判
- 阅读量持续增加:预计文学类文本字数增至4500字(较2017年+5%)
- 古诗文占比提升:默写题可能扩展至6句(含1句《楚辞》)
- 跨学科融合深化:实用类文本将涉及"人工智能伦理""大数据治理"等新领域
(二)备考资源整合建议
- 建立"语料库+题库"双系统:按"核心素养"分类整理真题(如"文化传承类""思辨表达类")
- 开发"智能诊断系统":通过AI分析错题,生成个性化提升方案
- 构建家校协同机制:设计"家庭阅读计划"(如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