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故事 正文

推敲之间见诗魂——诗人贾岛的执着与追求,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启示

故事 10个月前 (11-19) 926

本文目录导读:

  1. 故事背景
  2. 推敲过程
  3. 诗成之后
  4. 故事启示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长河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而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贾岛,这个名字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以苦吟著称,对诗歌创作有着近乎痴迷的执着。

相传有一天,贾岛骑着毛驴,一边走一边吟哦着他的新作:“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起初他想用“推”字,觉得“推”字能体现出僧人归来的自然与随意;但又觉得“敲”字似乎更能在寂静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声音的美感和动感,能给整个画面增添一份生动,他就这样在“推”与“敲”之间反复琢磨,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毛驴驮着他不知不觉地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中,韩愈问明缘由后,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和他一起思考起来,韩愈认为,“敲”字更佳,因为它不仅有声音的效果,还暗示了僧人的礼貌和修养,同时也打破了夜晚的寂静,使整个场景更加鲜活,贾岛听后,豁然开朗,对韩愈的见解深感钦佩,从此,“推敲”一词便成为了文学创作中斟酌字句的代名词,也成为了贾岛追求艺术完美的象征。

贾岛的这种推敲精神,不仅仅体现在这一个典故中,而是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他的每一首诗,都是经过反复思索、精心打磨而成的,他常常为了一个字、一个词而绞尽脑汁,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这种对诗歌的执着和认真,使他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其描绘出来,比如他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短短二十个字,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寻人不遇的情景,同时也传达出了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这首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贾岛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贾岛的一生,是充满坎坷和磨难的一生,他出身贫寒,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屡落榜,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诗歌的追求,反而更加努力地创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他个人的遭遇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他的作品中既有对


在唐代诗坛,贾岛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精益求精的文学态度而著称,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推敲”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贾岛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更体现了他对美的极致追求,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千年前的文学盛宴,一窥诗人贾岛推敲之美。

故事背景

据传,有一天,贾岛在长安城的一家客栈住宿,他漫步在街头,灵感迸发,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敲”字并不满意,觉得不够精妙,他在诗中反复修改,试图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字。

推敲过程

贾岛反复琢磨,觉得“推”字与“敲”字都有敲打之意,但“推”字更显得柔和,更有意境,他将“敲”字改为“推”字,他仍觉得不满意,又把“推”字改为“敲”字,就这样,他在“推”与“敲”之间反复纠结,走遍了长安城的街头巷尾。

诗成之后

在贾岛苦思冥想之际,他的好友韩愈恰巧路过,韩愈看到贾岛如此执着,便好奇地询问:“岛兄,你在做什么?”贾岛回答:“我在修改这首诗。”韩愈说:“既然你已经有了‘推’和‘敲’这两个字,为何还要如此纠结?”贾岛说:“我觉得‘推’字更佳,但‘敲’字也有其妙处,我不知如何取舍。”

韩愈听后,笑了笑,说:“岛兄,推’与‘敲’各有千秋,你何不把这两个字都保留在诗中?”贾岛恍然大悟,便将原诗改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鸟宿池边树。”这首诗便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故事启示

1、精益求精:贾岛在修改诗歌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美的极致追求,他不怕反复推敲,不怕修改,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独立思考:在诗歌创作中,贾岛敢于质疑自己,敢于修改,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值得赞扬。

3、友情可贵:贾岛与韩愈的友谊,使得他在修改诗歌的过程中得到了启发,这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友情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对诗歌艺术充满热爱、执着追求美的文人形象,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唐代诗歌的魅力,更让我们明白了文学创作的真谛,在今后的生活中,让我们以贾岛为榜样,不断追求美好,追求卓越。

归来,归来作文600字初中
« 上一篇 10个月前 (11-19)
名人的谦虚之美,名人的谦虚的故事有哪些
下一篇 » 10个月前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