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大学毕业还能高考吗,大学毕业还能高考吗上新大学吗

教育 2小时前 1132

《三十岁,重返考场》

人才市场的喧嚣里,HR那句“您的学历与岗位要求存在差距”如同一盆冷水,浇得林默心头一凉,他下意识地划亮手机,屏幕上母亲的微信赫然在目:“隔壁家小儿子保研清华了,你呢?”指尖悬在屏幕上,竟不知如何回复,他攥紧了手中那张略显单薄的简历,在嘈杂的人潮中突然失神,记忆的闸门轰然洞开——十五年前那个蝉鸣聒噪的盛夏,他也曾这样站在考场外,手心攥着被汗水浸湿的准考证,目光凝视着“高考考点”那四个鲜红的大字,心中满是少年人特有的、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忐忑。

那时的林默笃信,高考是人生唯一的独木桥,是通往康庄大道的黄金门票,他将自己埋首于堆积如山的习题册中,将“985”、“211”这几个字工工整整地写在课桌右上角,仿佛只要跨过那道门槛,便能一劳永逸地跃过龙门,从此前程似锦,当高考成绩查询页面跳出的数字刺痛双眼时,他才第一次恍然:独木桥的另一头,并非全是坦途,也可能是一片未知的迷雾,他勉强进入一所二本院校,大学四年,在迷茫与懈怠中浑浑噩噩地度过,毕业时才惊觉,那张文凭既未能为他叩开理想工作的大门,也未曾教会他如何从容面对人生的跌宕起伏。

三十岁的林默站在人生的半山腰回望,脚下是走过的崎岖小径,眼前是望不尽的云雾缭绕,一个近乎荒唐的念头,如同一颗深埋已久的种子,在他心底悄然破土:要不要,再高考一次?

起初,他只当是深夜里的一句呓语,社会这所大学早已用最残酷的现实教会他:房贷、工作、人情世故,这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哪容得他将时钟拨回十七岁的青葱岁月?可每当夜深人静,镜中那个日渐稀疏的发顶、眼角悄然爬上的细纹,都在无声地提醒他时间的流逝,他会想起高中时那个意气风发、眼中有光的少年,想起他曾在日记本扉页写下遒劲的八个字:“我要改变世界。”

“改变世界”太过遥远,但“改变自己”,或许还来得及。

林默的决定,无异于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激起千层反对的浪花,父亲在电话那头拍着桌子,怒其不争:“你都三十岁的人了,还跟小孩子一样瞎折腾!”同事小张更是直言不讳:“林哥,何必呢?现在考个在职研究生,不也一样吗?”可林默心中自有答案,在他看来,考研与高考,从来就不是一回事,考研更像是在既定的人生轨道上,寻求一个向上的台阶,带着几分对现实的妥协;而重返高考,是回到原点,是对那段被辜负的青春最郑重的回望与重新审视,是一场与年少时自己的深刻和解。

他像一名备战高考的士兵,为自己制定了严苛到近乎“自虐”的复习计划,清晨五点半,当城市还在酣睡,他已在书桌前点亮台灯,与英语单词展开“搏斗”;下班后,他将自己关在书房,切断一切社交网络,与数学公式、几何图形鏖战到深夜;周末,图书馆成了他的第二个家,在厚重的专业课本和泛黄的旧试卷中,寻找着久违的专注,起初的日子异常艰难,他惊觉自己早已失去了长时间深度思考的能力,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能耗费他半个钟头;记忆力大不如前,背了又忘的单词让他抓狂;更煎熬的是,看着身边同龄人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自己却像一格格格不入的“异类”,在冰冷的台灯下,就着冷馒头,啃着厚如砖块的课本。

一次模拟考的成绩,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看到那远低于预估分数的卷子时,林默长久以来紧绷的神经终于断裂,他将自己反锁在房间,翻出那本早已蒙尘的高中毕业照,照片上的少年笑得一脸灿烂,眼神清澈,仿佛能照亮整个世界,他想起那时候的自己,觉得天大的事也不过就是高考失利,可现在呢?三十岁的年纪,失败的代价似乎沉重到无法承受,连重新开始的勇气,都快被日复一日的现实消磨殆尽。

“要不,就算了吧?”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声音沙哑,“三十岁的人了,还折腾什么?”就在他准备合上书本,向现实缴械投降的那一刻,手机铃声尖锐地响起,是高中班主任,老师听说了他的决定,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我教了三十年书,见过太多人把高考当成终点,也见过有人把它当成起点,但无论起点还是终点,只要你愿意重新出发,什么时候都不晚。”

电话挂断,林默怔在原地,一股滚烫的热流毫无预兆地涌上眼眶,泪水决堤,他想起了高中时,班主任总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学习,是为了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可那时的他,只把学习当作通往功名利禄的跳板,直到此刻,他才真正领悟:学习本身,就是目的,它是在迷茫时为你点亮的一盏灯,是在困顿时赋予你重新站起来的力量,是让你在与世界的对话中,不断丰盈自己的灵魂。

日子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与青灯古卷的坚守中缓缓流淌,林默渐渐习惯了这种被切割成两半的生活,并开始从中品尝到别样的甘甜,他享受在解出一道困扰已久的数学题时,那种豁然开朗的快感;享受在背完一篇晦涩的英语文章后,那种如释重负的成就感;更享受在弄懂一个复杂的专业概念时,那种内心无比踏实与笃定的感觉,他不再将高考视为改变命运的救命稻草,而是将其视为一场与自己灵魂的深度对话——与那个曾经轻狂、迷茫、挥霍了青春的十七岁自己和解,与这个历经沧桑、但内心依然渴望成长的三十岁自己握手言和。

高考那天,林默走进考场,周围是稚气未脱、眼神充满朝气的年轻面孔,他看着他们,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觉得自己像个不小心闯入少年世界的“大叔”,可当铃声响起,他拿起笔,在答题卡上郑重地写下第一个字时,内心却是一片澄澈的平静,那一刻,他没有三十岁的焦虑,也没有十七岁的青涩,他只是一个考生,为了一个简单而纯粹的目标: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大学毕业还能高考吗,大学毕业还能高考吗上新大学吗

成绩公布那天,林默的手指在键盘上微微颤抖,当屏幕上那个比当年高出整整一百分的数字映入眼帘时,他没有狂喜,也没有落泪,只是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他知道,这张录取通知书或许不能让他立刻升职加薪,也不能让他一夜之间摆脱房贷的压力,但它像一枚勋章,镌刻着他这段不为人知的奋斗与坚持,它让他彻悟:人生从来不是一道单选题,高考不是终点,考研不是终点,工作更不是终点,真正定义我们人生的,是我们在每一个想要放弃的瞬间,是否还有再多坚持一下的勇气;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热爱它、重塑它的魄力。

大学毕业还能高考吗,大学毕业还能高考吗上新大学吗

后来,当林默将那份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放在父亲面前时,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沉默了许久,他拿起通知书,摩挲着上面的字迹,只是重重地拍了拍林默的肩膀,只说了三个字:“好样的。”那一刻,林默读懂了父亲眼中的复杂情绪——那有惊讶,有欣慰,更有对他选择的最高尊重。

林默依然会在下班后泡在图书馆,只是他的身边,多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有刚毕业、眼神里充满对未来的憧憬的大学生;有和他一样,为梦想重返考场的“大龄考生”;还有满头银发,只为圆一个年少时未竟大学梦的退休老人,他们素不相识,却因共同的追求而坐在一起,没有攀比,没有功利,只有对知识最纯粹的渴望,和在知识的海洋里,共同找回那个眼里有光的自己。

林默偶尔会想,如果十七岁的自己,知道三十岁的自己会为了一个目标如此拼命,会作何感想?或许他会嘲笑自己太傻,太不合时宜;也或许,他会羡慕现在的自己,拥有更坚定的内心和更无畏的勇气,但无论如何,林默都由衷

全国唯一高考专列,全国唯一高考专列第19次开行
« 上一篇 2小时前
山东省高考网,山东省高考网上报名入口官网
下一篇 »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