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作文题2017年,高考2017作文题目

教育 2小时前 964

纸上的温度

当墨汁在宣纸上缓缓洇开,笔尖悬停于半空,我忽然想起那个在江南梅雨季里与我一同练字的老人,他的手背布满褐色的老年斑,如同一片历经风霜的树皮,而指节却如老竹般坚韧,握着狼毫笔的手势始终稳定如山,那时我总嫌宣纸上的楷书太过刻板,一笔一画都像被囚禁的精灵,他却轻轻抚过纸面,目光温润:"字是纸上的生命,要有筋骨,更要有温度。"

十年后的考场里,我面对着崭新的答题卡,忽然明白了他当年的深意,那些被印刷得整整齐齐的方格,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宣纸?而我们正在书写的答案,何尝不是在纸上培育新的生命?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像是春蚕在咀嚼桑叶,又似细雨在敲打芭蕉,每个字迹都带着书写者独特的呼吸频率,在方寸之间演绎着思想的律动。

记得初学书法时,老人总让我先观察墨色在纸上的变化。"浓墨如高山坠石,淡墨似轻烟笼月,"他指着宣纸上的墨痕说,"你看这笔锋的转折,像不像溪水遇到山石时的回旋?"那时的我似懂非懂,直到某个清晨,看见庭院里的芭蕉叶上滚动着露珠,阳光穿过叶隙洒下斑驳光影,忽然领悟到所谓"筋骨",原是自然万物的生长姿态;所谓"温度",恰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映照,书法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天人合一的修行。

高考的答题纸上,我写下"工匠精神"的论述,当写到"庖丁解牛,技进乎道"时,眼前浮现出老人运笔时的专注神情,他的手腕悬起,臂带动指,笔锋在纸上时而如惊蛇入草,时而如飞鸟出林,最让我着迷的是他写"永"字时的顿挫——那一点如高山坠石,一横似千里阵云,一竖若万岁枯藤,他说:"每个字都有它的脾气,你要顺着它的性子来,不能强求。"这让我想起考场上的自己,面对陌生的作文题,不也需要先揣摩题意的脾气吗?唯有与题目心意相通,才能写出灵魂共振的文字。

在书写论述题时,我刻意放慢了速度,笔尖接触纸面的瞬间,忽然有种奇妙的感受:那些曾经背诵过的诗句、论证过的观点、思考过的问题,此刻都化作墨汁,在纸上重新生长,就像老人调墨时,清水滴入砚台,墨锭轻转,墨色由浓转淡,最终在宣纸上呈现出层次丰富的韵味,知识的积累不也正是如此吗?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反复的研磨,最终才能在纸上留下深浅得当的痕迹,每一个顿笔都是思考的凝固,每一处飞白都是灵性的闪现。

高考作文题2017年,高考2017作文题目

写到结尾处,我特意模仿老人的笔锋,写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起他教我书法时总说:"字要写得平正,更要写得奇崛。"平正易而奇崛难,正如考试答题,既要踩得分点,又要写出新意,笔尖最后轻轻顿住,墨迹在纸上形成一个饱满的圆点,像极了老人常说的"画龙点睛"之笔,这个圆点不仅是句号的终结,更是思想的升华,是情感与理性的完美交融。

交卷铃声响起时,我忽然想起老人送我的第一支毛笔,笔杆是湘妃竹所制,握在手中温润如玉,他说:"好笔要会养,每天用完后要洗净晾干,就像人的心,用过之后也要常常擦拭。"此刻看着答题卡上整齐的字迹,忽然觉得它们仿佛都带着体温——那是无数个日夜苦读的温度,是师长期盼的温度,更是青春本身所特有的温度,这些字迹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纸上诉说着成长的足迹。

走出考场,阳光正好,金色的光斑在眼前跳跃,我想起老人说的最后一句话:"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让纸上的字活起来。"或许考试也是如此,我们书写的不仅是答案,更是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那些在纸上留下的墨迹,终将在时光里慢慢晕染,成为生命长卷中最动人的篇章,就像老人教我的最后一课:真正的书写,是用生命在纸上种下春天。

高考作文题2017年,高考2017作文题目

催催催催催催高考,催催催催催催 高考
« 上一篇 2小时前
教育部阳光高考网,教育部阳光高考网2025官方网站
下一篇 »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