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7高考福建语文,2017年福建高考语文

教育 2小时前 695

本文目录导读

  1. 青铜轴上的商周密码
  2. 驿道上的唐诗呼吸
  3. 蒸汽机旁的文明碰撞
  4. 数字时代的星河漫游

墨痕深处的回响——当高考作文遇见历史褶皱

福建卷的作文题,总带着闽南古厝特有的雕花韵味,将宏大的命题藏进青砖灰瓦的肌理里,2017年的考题以“车”为镜,照见的不仅是时代的滚滚车轮,更是文明长河中那些被碾碎又重拾的碎片,当十八岁的少年握着笔杆,如同握着一把考古铲,在汉字的土壤里掘进,他们终将发现:最动人的文字,从来不是对现实的摹写,而是对历史褶皱的温柔抚摸,是对文明脉络的深情凝望。

青铜轴上的商周密码

甲骨文的“车”字,如同一幅微型的青铜器铭文,两个轮子如日月轮回,车舆似方寸天地,承载着一个王朝的威仪与信仰,殷墟出土的战车遗迹中,车辕上的青铜绿锈仍在低语,诉说着三千年前牧野之战的惊心动魄,当考生写下“轮辙丈量着疆域的宽度”时,他们或许未曾想到,在陕西秦公大墓那肃穆的车马坑里,陪葬的铜车马零件精确到毫米,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这种对机械的极致追求,正是华夏文明最早的质量宣言,是“匠人精神”的远古回响,商周的车,早已超越了交通工具的范畴,它是礼制的具象化载体——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大夫驾三,士驾二,庶人驾一,车辙的宽度里,森然等级的秩序与“车同轨”背后的大一统梦想,一同被深深地镌刻在历史的年轮之上。

驿道上的唐诗呼吸

唐代的长安城,朱雀大街的车水马龙与丝绸之路的驼铃声交织,奏响了一曲盛世华章,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时,骑的是一匹神骏的白骡,那是盛唐气象的洒脱不羁;杜甫“骑驴三十载”的蹉跎,恰是安史之乱后山河破碎、驿道萧瑟的缩影,那些写在驿站墙壁上的诗行,被车轮碾进黄土,又在敦煌藏经洞的残卷里重见天光,化作不朽的文化基因,当考生引用“千里江陵一日还”时,他们应当知道,这条承载着速度与激情的航线,背后是盛唐无与伦比的自信与开放——八百里加急的驿卒,用马蹄在青石板上踏出连通帝国的神经网络;而科举制度下的万千士子,则坐着牛车或驴车,怀揣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在驿道上奔赴远方,车轮碾过的青石板路,如今虽已沉寂,却仿佛仍能听见《登科记》里传来的、穿越千年的欢呼声与叹息声。

蒸汽机旁的文明碰撞

当第一辆蒸汽机车在中国大地的铁轨上喷出滚滚白烟,它遮不住的,是詹天佑人字形线路里闪耀的、属于民族的智慧光芒,晚清的洋务运动试图“师夷长技以制夷”时,上海的黄包车与北京的骆驼车在城门口尴尬相遇,两种文明的齿轮在吱呀声中艰难咬合,鲁迅在《风波》里写到的七斤,坐着乌篷船在未庄的河道里消磨时光,那是旧时代的沉闷;而茅盾《子夜》里的吴荪甫,已经开着别克车在上海滩的霓虹中兜风,这是新时代的躁动,交通工具的迭代,背后是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阵痛与求索,考生若能读懂“电车”与“人力车”并存的民国街头,就读懂了百年中国在现代化浪潮中的迷茫、挣扎与奋起,那是一部浓缩的、充满矛盾与生机的史诗。

数字时代的星河漫游

当共享单车的二维码覆盖了古老胡同门上的门神,当“复兴号”高铁列车在青藏高原的冻土上划出银色的钢铁动脉,人类的车轮终于挣脱了地理的束缚,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星河漫游,玉兔号月球车在月背留下的第一道车辙,与火星车“祝融”传回的遥远影像,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的“数字丝绸之路”,考生们在探讨“自动驾驶”时,或许会想起《天工开物》里“指南车”的精巧绝伦,这种从机械智能到人工智能的伟大跨越,恰是中华文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精神的最佳注脚,在量子计算机模拟的浩瀚宇宙中,信息高速公路正以光速延伸,人类终于可以用思想的“车轮”,去丈量星辰大海的深度与广度,探索生命的终极意义。

高考古诗2017,高考古诗2025
« 上一篇 2小时前
广东高考难度2017,广东高考难度2025
下一篇 »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