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水粉画作品,高考水粉画
《调色盘上的星辰》
展馆的聚光灯,像一束束被精心凝固的阳光,精准地落在林小雨的水粉画《破晓》上时,她仿佛能听见自己心跳的鼓点,在空旷的展厅里回响,那幅画,占据了展厅最核心的位置,仿佛是整个空间的精神图腾,靛蓝色的夜空与橘红色的晨曦,在画布上交汇、碰撞、交融,既像一场无声的战役,又像一次温柔的和解,画中央的老旧教学楼轮廓在氤氲的水汽中略显模糊,唯有三楼尽头的那扇教室窗户,固执地透出一抹暖光,窗框上剥落的绿漆,在晨光中镀上了一层朦胧的金边,像极了记忆里被阳光吻过、泛着微尘的旧时光。
林小雨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画袋粗糙的边缘,那里似乎还残留着钛白与群青混合后特有的、略带涩意的气味,三年前,当她第一次笨拙地握起画笔时,颜料总是不听使唤,水粉那独特的、带着颗粒的质感曾让她心生烦躁,而水的多寡,更是一个难以捉摸的谜题,她还记得,有一次,她满怀期待地将柠檬黄与普蓝挤在一起,本想调出春天里那种清新的新绿,却意外得到一滩浑浊不堪的灰,那一刻,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几乎要决堤,那时的她还不知道,有些色彩本就需要在混沌与迷茫中沉淀,才能在时光的淘洗下,呈现出最动人、最丰富的层次。
“这幅画的笔触,很有温度。”一个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在她身旁响起。
林小雨如梦初醒般转过头,看见一位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老者正凝神注视着她的画,他的手指骨节分明,指甲缝里似乎还沾着些许洗不干净的颜料痕迹,像一枚枚无声的勋章。“特别是那扇窗户,”老者指着画布,声音里带着一丝赞许,“像是真的能透出光来,让人心生暖意。”
“谢谢您。”林小雨有些局促,脸颊微微泛红,“那是我高三的教室,每天清晨,我都能看到这样的天空。”
老者点点头,目光从《破晓》上移开,缓缓扫过展厅里其他风格各异的作品,眼神里带着一种阅尽千帆的通透。“现在的年轻人画画,总想着用繁复的技巧去迎合评委的喜好,却忘了画画本身,是一件最诚实的事。”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你看那幅《静物》,技法无可挑剔,苹果的质感光滑如镜,花瓶的边缘线条完美,却反而失去了水粉画该有的呼吸感和生命力,像一尊没有灵魂的标本。”
林小雨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那幅备受赞誉、斩获金奖的作品确实技法娴熟,构图严谨,却让她想起生物实验室里那些被钉在展板上的蝴蝶,翅膀完整,色彩斑斓,却早已失去了振翅高飞的力量,她忽然想起美术老师曾说过的话:“水粉画,是勇敢者的游戏,因为每一笔落下,都可能覆盖前一层的色彩,不像油画可以反复叠加修改,你得学会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在留白处看见完整的宇宙。”
高三的画室,永远弥漫着一股奇特的混合气味——松节油的刺鼻与速食面的油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那段奋斗岁月独特的嗅觉记忆,每天清晨六点,当城市还在沉睡,林小雨已经坐在了靠窗的位置,对着一块灰白色的画布,开始了与色彩的漫长对话,她画过无数次校门口那棵巨大的香樟树,春天的嫩绿,夏天的深绿,秋天的黄绿,冬天的灰绿,却始终画不出那种被风吹过时,叶片翻飞出的、充满生命律动的动态感,直到某个暴雨将至的黄昏,天空被乌云压得低低的,她看见狂风中翻飞的树叶,在逆光下闪烁出一片片银灰色的光泽,那一刻,她忽然醍醐灌顶:色彩从来不是静止的标签,它应该带着风的声音、雨的气息,甚至是时间的重量。
“你把天空画得太忧郁了。”同桌陈默凑过来看她的画,眉头微蹙,“高考前,应该画些明亮的颜色,充满希望的颜色。”他的水粉画总是色彩明快,构图完美得像印刷品一样标准,无可挑剔。
林小雨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用一支干净的笔尖,蘸了点钛白,在晨曦与夜空的交界处,轻轻扫过,那抹白并不刺眼,反而像在浓稠的夜色中缓缓睁开的一双眼睛,温柔而坚定地注视着即将苏醒的世界,她想起无数个晚自习后,独自走在空荡走廊里的自己,头顶的灯光在夜色中晕开一圈圈暖黄色的光晕,那种被巨大孤独包裹,却又被微光温暖的感觉,正是她想永远留在画布上的情绪。
展览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喧嚣的人声像潮水般涌来,林小雨看见几位评委正站在她的画前,停留了许久,他们低声交谈着,手指在画布上游走,仿佛在阅读一封无声的信,她的心跳骤然加速,手心沁出细密的汗,她想起第一次参加画展时,评委指着她的画,用公式化的口吻评价“技法稚嫩,情感空洞”,那天晚上,她把所有的画都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桶,却在第二天清晨,又把它们一张张捡回来,重新铺开,用颜料勇敢地覆盖那些褶皱与伤痕。
“是本次展览的重磅环节——宣布一等奖的获得者!”主持人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展厅,带着一种舞台化的激昂。
“获得本次青年艺术展一等奖的是——林小雨小姐,她的作品《破晓》!”
林小雨愣在原地,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直到雷鸣般的掌声像潮水般将她淹没,她才如梦初醒,她看见自己的画被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取下,挂上了展厅最中央、挂着金奖标志的位置,画布上的晨曦,似乎真的因为这份荣誉而更加明亮了,那扇旧窗户里的暖光,仿佛穿透了画布,实实在在地照进了她的现实。
领奖时,林小雨又在人群中看见了那位老者,他微笑着向她点头致意,随后递给她一张名片,上面印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的字样。“画画,不是为了获奖。”他靠近她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而是为了在某个瞬间,让看见画的人,能够透过你笔下的色彩,看见你真实的心跳。”
走出展厅时,夕阳正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与画中的晨曦遥相呼应,林小雨打开画袋,里面是她新买的画框和一管管崭新的颜料,她忽然间豁然开朗:高考,就像一幅未完成的水粉画,有明亮的高光,也有混沌的过渡,有酣畅淋漓的笔触,也有小心翼翼的留白,重要的不是最终呈现的画面多么完美无瑕,而是那些在调色盘上反复尝试、最终又洗去的时光,是那些在画布前屏息凝神的瞬间,是那些让色彩与心灵真诚对话的时刻。
街边的香樟树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叶背泛起银灰色的光泽,与记忆里的那个黄昏重叠,林小雨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夏天的味道,温暖而充满生机,她知道,无论未来的人生画布上将会铺陈出怎样的色彩,是明快还是沉郁,是绚烂还是素净,她都会像对待那幅《破晓》一样,用最真诚的笔触,去调和,去描绘,去画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