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送什么礼物,高考考生送什么礼物比较好
《以梦为马,赠君长鞭》
高考前夕的校园里,连风都浸润着墨水的清冽气息,教学楼前的玉兰花簌簌而落,铺就一地素净的雪,高三(7)班的班长林晓抱着沉甸甸的纸箱穿行在走廊,箱中装着全班同学写给学弟学妹的祝福卡,她忽然驻足,凝望着墙上"十年磨剑,今朝试锋"的鲜红标语,思绪不由飘回去年此刻——那时的她,也曾站在高考倒计时的牌子前,一笔一划地勾掉流逝的日子,幻想着能收到怎样一份礼物,为这段滚烫的青春画上圆满的句号。
礼物从来都是情感的具象化载体,对高考考生而言,最珍贵的礼物绝非价值不菲的摆设,而是能穿透迷茫晨雾的那束光,是深夜苦读时温暖桌角的星辰,是让他们在题海中暂时抬首时,依然能望见的远方灯塔,正如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写道:"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礼物却能成为这世间难得的例外,它带着人的体温与心意,精准地降落在每个需要的灵魂之上。
去年夏天,我的表妹收到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是她初中班主任亲手缝制的"状元包",靛蓝色的棉布上,金丝线绣着"厚积薄发"四个遒劲大字,包内还巧妙地缝着暗袋,藏着一封娟秀的手写信和十颗晶莹的薄荷糖,信中写道:"愿你如薄荷般,历经揉搓仍散发清香。"那段日子,她常常刷题至深夜,总将这个小小的布包放在桌角,疲惫时轻抚上面的绣样,仿佛能触到老师掌心的温度,后来她告诉我,有次模拟考失利,对着绣品默默垂泪时,忽然想起老师说的"揉搓",便擦干眼泪继续奋笔疾书,她如愿考入了理想的师范大学,如今仍将那个状元包挂在宿舍床边,说那是她见过最坚韧的铠甲。
比起物质馈赠,能陪伴考生走过最后冲刺时光的陪伴,或许是更珍贵的礼物,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曾在高考前一个月,每天清晨在教室门口放一颗温热的煮鸡蛋,笑着说:"这是给早起赶路的人的干粮。"直到后来我们才得知,那是她每天五点起床精心煮制的三十颗鸡蛋,没有一颗是裂的,还有同学收到父母培育的"幸运盆栽"——一株小巧的多肉被养在透明的玻璃罐里,每天浇水时都能看见它悄悄冒出新绿,恰如汪曾祺先生所言:"生活,是很好玩的。"这些细碎的美好,让枯燥的备考日子有了值得期待的仪式感。
最动人的礼物往往藏着"无用"的智慧,去年有个考生收到同桌精心制作的"错题本标本"——将做错的试卷折成纸飞机,用彩线串联起来挂在窗边,风一吹便发出清脆的哗啦声,他说这是"让曾经的错误,都变成未来的翅膀",还有同学收到画满数学公式的T恤,打趣道"穿着它睡觉,公式会钻进梦里",这些看似荒诞的礼物,实则藏着最懂你的默契:知道你需要的不是空洞的励志口号,而是一个能会心一笑的瞬间,一份被深刻理解的温暖。
高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去年夏天,我在考点外目睹了这样动人的场景:一位母亲身着绣满"金榜题名"的旗袍,在人群中格外醒目;一位父亲骑着那辆叮当作响的旧自行车,车筐里装着保温杯和毛巾;班主任站在校门口,手里举着贴着每位学生照片的"加油"牌子,这些默默的守护,本身就是最厚重的礼物,正如《诗经》所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考生们或许来不及说声谢谢,但那些被看见、被托举的感觉,会成为他们未来人生路上最坚实的底气。
高考结束那天,林晓将祝福卡一一发到同学手中,每张卡片里都夹着一粒饱满的种子,她说这是"梦想的种子",有的同学将种子种在花盆里,期待它破土而出;有的夹在日记本里,让梦想随文字生长;还有的调皮地含在嘴里,笑着说"让它在心里发芽",其实礼物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承载的情感——就像玉兰花会凋零,但芬芳会留在风里;就像高考会结束,但那些温暖过你的瞬间,会成为照亮前路的星光。
距离高考还有三天,或许你正在收拾行囊,或许正在默记公式,或许正望着窗外的云朵发呆,但无论此刻如何,请记得:最好的礼物,从来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你亲手培育的那个叫做"努力"的自己,正如普希金所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总会过去。"而那些温暖过你的礼物,会成为你穿越人生风雨时,最明亮的星辰。
愿所有考生都能收到这样的礼物:它不贵重,却重如千钧;它不华丽,却美过星辰;它不承诺结果,却让你在追梦的路上,永远带着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毕竟,高考只是青春的一个逗号,而那些爱过你、支持过你的人,才是你人生路上,永远的长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