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文科二卷,2017年文科二卷
一场青春的成人礼
那年的盛夏,高考于我而言,不仅是一场知识的检阅,更是一场盛大的成人礼,考场里的日光灯管发出均匀的嗡鸣,像极了时间流逝的低语;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是青春最动人的旋律;监考老师踱步的轻微声响,则成了那个夏天最清晰的背景音,当考试结束的铃声骤然响起,我放下笔,望着窗外刺眼的阳光,忽然意识到——那些埋首苦读的日夜,那些在草稿纸上反复演算的公式,那些被翻得卷了边、写满批注的课本,都已成为时光里最深刻的刻度,标记着一段无法复制的青春。
高三开学那天,班主任在黑板上用遒劲的笔触写下"倒计时"三个字,粉笔末簌簌落下,像极了我们当时忐忑不安的心情,从那天起,教室后方的黑板报便成了我们共同的"战场",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数字每天以惊人的速度递减,每天清晨,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教室,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那不断减少的数字,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既让人紧张得窒息,又让人不敢有丝毫懈怠,我们会在课间偷偷撕下几页日历,仿佛这样就能让时间走得慢一些。
那时的我们,像一群不知疲倦的陀螺,在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轨道上疯狂旋转,清晨五点半的校园还沉浸在一片寂静中,只有路灯下零星几个背书的身影,他们的声音在空旷的校园里回荡;深夜十一点,宿舍楼的灯光渐渐熄灭,总有几扇窗户还透着微光,那是我们在与难题较劲,偶尔抬头望向星空,会想起曾经无忧无虑的日子,但很快又被眼前的习题拉回现实,我们深知,这场战役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哪怕遍体鳞伤。
最难忘的是那些挑灯夜读的夜晚,台灯的光晕里,摊开的课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咖啡杯里的液体早已凉透,凝结成褐色的痕迹,遇到解不出的数学题时,我们会抓耳挠腮,急得满头大汗;背不出英语单词时,我们会一遍遍地朗读,直到嗓子沙哑,但每当这时,身边总会传来同桌轻声的鼓励,或是递来的一块巧克力,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温暖,像黑暗中的萤火虫,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也温暖了整个青春。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我的成绩并不理想,那天晚上,我独自坐在操场的看台上,望着远处教学楼里零星的灯光,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就在这时,班主任走了过来,他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只是静静地坐在我身边,给我讲了他自己高考时的经历,他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重要的不是瞬间的爆发,而是持久的耐力,一次失败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然后重新出发。"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高考不仅是对知识的检验,更是对心态的磨砺,它教会我们在逆境中坚持,在挫折中成长。
考试那天,天气格外炎热,考场外的梧桐树上,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像是在为我们加油鼓劲,当我拿到试卷的那一刻,心跳忽然加速,手心也冒出了汗,深吸一口气,我告诉自己:"你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相信自己。"随着答题卡的填涂,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题目渐渐变得熟悉起来,笔尖在纸上飞舞,仿佛在演奏一首青春的交响乐,铃声再次响起时,我走出考场,看到焦急等待的父母,忽然觉得眼眶发热,那一刻,我知道,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已经尽力了。
距离那场高考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每当回想起那段时光,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对青春的怀念,有对努力的肯定,也有对未来的憧憬,高考就像一个分水岭,将我们的青春分割成两半,前半段是懵懂的少年时光,后半段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那些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日夜,那些与同学并肩作战的时光,都已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它们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年的我们或许已经散落在天涯,但那段共同奋斗的经历,却像时光里的刻度,永远镌刻在我们的生命里,它告诉我们,青春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中的成长与蜕变,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那个曾经为了梦想全力以赴的自己,便有了前行的勇气和力量,那段岁月,是我们青春的勋章,是我们生命中最闪亮的星。
站在时光的彼岸回望,那场高考仿佛就在昨天,那些埋首苦读的日夜,那些青涩懵懂的时光,都已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它们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成长的轨迹;更像一坛老酒,历久弥香,越品越有味道,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唯有那段奋斗的青春,永远鲜活如初,成为我们心中最温暖的底色,无论我们走多远,都能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