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7海南高考语文,2017海南高考语文作文

教育 4天前 709

2017海南高考语文,2017海南高考语文作文

《椰风海韵里的笔锋》

2017年的海南盛夏,咸涩的海风裹挟着暑气掠过文昌孔庙的飞檐,檐角的风铃在热浪中发出细碎的鸣响,考场里的少年们正攥着笔,在方格稿纸上书写着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的答案,那年海南高考语文卷如同一枚被海浪反复打磨的贝壳,外壳看似平凡质朴,剖开后却藏着温润的珍珠——它以椰岛为纸,以时代为墨,让每个考生在墨香氤氲中重新辨认自己的来处与远方。

作文题《我的生活离不开___》像一把温柔的刻刀,精准剖开了海南人日常生活的肌理,当三亚的考生在答卷上写下"离不开槟榔园的晨雾"时,儋州学子或许正描摹着"那口古井与木棉花瓣的纠缠",这种命题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让宏大叙事沉入生活的毛细血管:文昌考生写"离不开爷爷的渔船与罗盘",琼中考生写"离不开五指山云雾里的茶香",东方考生写"离不开黎族阿婆织锦时的银饰声",每个空格里填写的,都是海南地理版图上的文化坐标,那些在椰林下长大的孩子,第一次发现平凡的日常里竟藏着如此丰厚的写作矿藏——原来不必追逐远方,脚下的红土地早已孕育出最动人的篇章。

2017海南高考语文,2017海南高考语文作文

现代文阅读选用的《海南岛:自然与人文的交响》,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文中"黎锦上的蛙纹是先民对水的图腾"一句,让无数考生在考场上忽然读懂了外婆织锦时手指的韵律,这种阅读体验不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而是文化的血脉唤醒:当文字与记忆中的船型屋、银饰叮当声重叠,抽象的文本变成了可触摸的生活本身,有考生后来回忆,读到"台风过后,椰子树在断枝处萌发新芽"时,窗外的正巧有椰子被风雨打落,而那截断口处果然冒出了嫩绿的新芽——那一刻,考卷与生活完成了神奇的互文,墨迹未干的试卷仿佛成了自然启示录的扉页。

文言文阅读选取《宋史·海南岛志》片段中"琼州虽远,文脉不绝"的记载,让考生在千年时光的隧道里与苏东坡隔空相遇,当"九死南荒吾不恨"的诗句与当代建设者在三沙群岛种下红树的身影重叠,历史的接力棒在考场上完成了传递,有个来自西沙的考生在作文里写道:"东坡先生当年贬谪的荒岛,如今是我们升起国旗的地方,我的笔尖流出的每个字,都是珊瑚礁上长出的新芽。"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正是语文教育最珍贵的馈赠,让千年文脉在当代青年的笔端获得了新的生命形态。

那年海南高考语文的特殊性,在于它将考试变成了文化寻根的仪式,当考生在作文里写下"离不开火山岩上的三角梅",那些生长在雷虎岭脚下的花朵忽然有了文学的重量;当阅读理解题问及"骑楼建筑的通风智慧",海口骑楼老街的廊柱在试卷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语文不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是呼吸中的空气、血脉里的基因,是刻在火山岩上的古老图腾,也是飘荡在自贸港建设工地上的号子声,更是渔民出海时哼唱的黎族民歌。

考铃响起时,无数考生放下笔,望着窗外摇曳的椰子树,树影婆娑间仿佛藏着千年文脉的密码,他们或许未曾察觉,这场考试已经悄然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用文字记录生活、用语言传承文化的种子,多年后,当这些考生成为教师、作家、建设者,他们会想起2017年的夏天,想起那道让他们重新认识家乡的作文题,想起在方格稿纸上与这片土地达成的深刻契约,原来最好的语文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学会用母语的手掌,抚摸自己灵魂的纹路,让椰风海韵不仅滋养脚下的土地,更在心灵的沃土上生根发芽,长成一片永不褪色的精神椰林。

高考各科答题时间,高考各科答题时间分配
« 上一篇 4天前
2013上海高考物理,2013上海高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 » 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