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7高考语文新疆,2017年新疆高考语文试卷

教育 4天前 1137

2017高考语文新疆:在文字的绿洲里,遇见心灵的故乡

当塔克拉玛干的沙粒在六月的阳光下翻涌成金色的浪,当天山雪水的清响穿过乌鲁木齐街头的梧桐,2017年的新疆考生正握着笔,在语文试卷的方寸之间,书写着比丝绸之路更悠远的故事,那年的作文题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他们记忆的宝库——让考生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谈谈"一带一路"背景下,个人与时代、地域与世界的连接,这不仅是一道考题,更是一封写给新疆青年的邀请函,邀他们在文字的绿洲里,打捞心灵的故乡,编织时代的经纬。

2017高考语文新疆,2017年新疆高考语文试卷

文字里的山河:从葡萄藤到互联网

在喀什老城的巷弄里长大的艾力,写作文时总带着孜然与馕的香气,他写道:"爷爷的坎土曼曾在叶尔羌河畔翻开沃土,父亲的拖拉机沿着新修的柏油路将甜瓜运往内地,而我指尖敲击的键盘,正把'一带一路'的故事翻译成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这样的文字里,有地理的坐标,更有时间的刻度,葡萄藤架下的民间故事,与互联网上的跨境电商,在"传承与创新"的主题里奇妙交融,让阅卷老师看见:新疆的少年从不曾与时代隔绝,他们的笔尖,既能描摹十二木卡姆的婉转,也能奏响信息时代的强音。

伊犁河谷的考生则在作文里画了一幅"迁徙的地图":"清代锡伯族官兵万里戍边,将东北的渔猎文化带到察布查尔;如今中欧班列从阿拉山口呼啸而过,又把德国的机床、哈萨克斯坦的麦带进家门。"地理的迁徙与文化的交融,在"连接"的主题下有了具象的注脚,文字不再是孤立的符号,而是流动的血脉,让天山南北的草原、戈壁、绿洲,都与世界的脉搏同频共振,奏响了一曲跨越时空的文明交响。

2017高考语文新疆,2017年新疆高考语文试卷

心灵的经纬:在多元中寻找共识

南疆的考生阿依古丽,用"头巾上的星空"比喻她的家乡:"奶奶的艾德莱斯绸上织着日月星辰,爸爸的库车老城墙上刻着各民族工匠的印章,而我们教室墙上,世界地图与中国地图贴在一起。"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她看到的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像喀什噶尔老城建筑那样,不同文化在时光中相互咬合、彼此支撑,这种从生活细节里生长出的思考,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更有力量——真正的连接,始于对差异的尊重,成于对共通的追寻,最终凝结成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北疆的考生则从赛里木湖的生态保护切入:"十年前湖畔的牧民还在靠放牧为生,如今他们成了生态向导,向来自各地的游客讲述'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故事,保护生态不是放弃发展,而是为了让这条古丝绸之路,永远能承载着绿色的梦想。"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家园责任绑定的写作,展现了新疆青年超越地域的视野,他们懂得,"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的动脉,更是文明的纽带,而守护好这片土地的蓝天碧水,就是对连接世界最好的献礼。

笔尖的星辰:在时代里刻下自己的名字

当乌鲁木齐的考生写下"我愿做一颗石榴籽,在'一带一路'的果实里饱满生长",当和田的考生用"和田玉的温润,恰是中国与世界相握的温度"作结,这些文字早已超越了应试的范畴,它们是新疆青年写给时代的情书,字里行间既有对家乡风物的深情,更有对未来的笃定,在语文的课堂上,他们学会了用文字梳理思绪;而在2017年的高考考场上,他们用文字完成了与世界的对话——告诉所有人:新疆的故事,从来不只是边塞的孤烟与落日,更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史诗,是新时代里绽放的文明之花。

那年的夏天,当成绩单上的数字与作文里的文字一同抵达,新疆考生知道,他们收获的不只是升学之路的通行证,更是一支能继续书写时代的笔,这支笔,将带着天山的风、塔河的浪,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画出属于新疆、也属于中国的圆,而2017年的高考语文,恰是这场书写最动人的序章——在文字的绿洲里,他们找到了心灵的故乡,也遇见了更辽阔的世界,从此,他们的故事,将与时代的脉搏一同跳动,续写着新时代的丝路传奇。

日本高考考什么,日本高考考什么科目
« 上一篇 4天前
高考各科答题时间,高考各科答题时间分配
下一篇 » 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