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17高考作文,高考作文 2017
《墨痕深处》
高考作文纸上,钢笔尖悬在"人生如画"的题目前,凝成一道墨痕,这让我想起祖父书房里那方端砚,墨锭在砚台上徐徐旋磨时,总泛起一圈圈深浅不一的涟漪,恰似岁月在生命里晕染开的痕迹,真正的艺术从不是工笔描摹的复刻,而是水墨氤氲间的留白与飞白,是生命在时光宣纸上挥洒出的独特肌理,每一笔都藏着时光的秘密。
祖父教我写字时,总强调"屋漏痕"的境界,他说雨水沿墙蜿蜒而下时留下的痕迹,才是书法中至高的自然之美,那年我临摹《兰亭序》,刻意模仿王羲之的笔锋,却始终写不出那份飘逸,祖父没有直接指点,而是让我去观察雨后的芭蕉叶——水珠在叶脉间流淌时,时而聚成珠玉,时而散作飞烟,那种随物赋形的灵动,恰是笔墨无法穷尽的生命韵律,后来我渐渐明白,艺术的真谛不在于复刻前人的形态,而在于捕捉事物内在的精神气韵,正如庄子所言"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真正的创作,应当像自然造化般不着痕迹。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历经千年风沙,那些剥落的色彩下藏着更动人的故事,第257窟的《鹿王本生图》中,线条早已斑驳模糊,却正是这种残缺让画面获得了穿越时空的生命力,修复专家曾告诉我,他们在处理壁画时从不追求"焕然如新",而是保留历史的沧桑感,因为那些岁月侵蚀的痕迹,本身就是艺术不可分割的灵魂,这让我想起祖父收藏的那方明末砚台,砚池边缘的磨损并非瑕疵,而是时光赋予的勋章,每一次研墨都是与古人的隔世对话,那些被岁月亲吻过的痕迹,往往比崭新的模样更加动人。
艺术创作中的"留白"更是充满东方智慧的哲学,八大山人的画中,大片的空白往往比笔墨更引人遐思,那是"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境界,齐白石画虾,不画水却满纸江湖,正是通过实物的反衬,在观者心中勾勒出更广阔的空间,这种"虚实相生"的智慧,与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思一脉相承,生活中的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真正的精彩往往发生在那些未完成的瞬间,就像即兴演奏中的华彩乐段,是灵感的自然流淌而非刻意设计的产物,恰如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藏而不露的意境往往最令人回味无穷。
当代艺术家徐冰的《天书》引发无数争议,那些看似汉字的符号实则毫无意义,但正是这种对传统文字的解构与重组,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艺术的价值有时恰恰在于打破常规,正如毕加索所言:"创造之前必先破坏。"这种破坏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站在巨人肩上的再出发,如同宋徽宗创立"瘦金体",在前人法度之外开辟新的疆域,艺术的生命力,正在于这种永不停息的革新与突破。
站在祖父的遗像前,我轻轻展开高考作文纸,钢笔落下时,墨水在纸上晕开一朵小小的花,那是意外,却让文字有了呼吸般的生命力,我突然懂得,最好的艺术从来不是完美的复制品,而是带着体温的生命印记,是岁月在灵魂深处刻下的独特纹路,就像那些历经千年的古画,纵使残破斑驳,每一道裂痕都在诉说着不朽的故事,因为真正的艺术,永远活在时光的呼吸里,在每一个欣赏者的心中绽放出新的光彩,墨痕深处,藏着的是永恒的生命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