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西高考题,2017年山西高考题
《时光刻度上的抉择》
2017年的山西盛夏,蝉鸣将空气炙烤得发脆,省实验中学考点外,梧桐树的影子在地上织出细密的网,穿着蓝白校服的考生们如潮水般涌出考场,林薇攥着准考证的手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她下意识地抬头望向教学楼三楼那扇熟悉的窗户——班主任张老师依旧伫立在那里,手里摩挲着那本边角已磨得发亮的《历年高考真题集》,镜片后的目光追随着每一个离开的学生,仿佛要将这青春的剪影永远刻进记忆。
那年高考作文题是"一带一路"下的中国与世界,但林薇记忆最深刻的,却是数学考试结束时广播里传来的提示音,当时她正盯着最后一道解析几何题的辅助线,铅笔尖在草稿纸上徒劳地画着无数条虚线,始终找不到突破口,窗外的蝉鸣突然被无限放大,她听见自己的心跳声盖过了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她困在焦虑的漩涡里。
十年后的大学同学会上,林薇偶然从旧箱底翻出了当年的作文本,泛黄的纸页上,她用娟秀的字迹写着:"一带一路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双向的奔赴,就像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飘带连接的不是虚空,而是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引力。"这段文字后来被语文老师用红笔圈出,旁边批注着:"视野开阔,但缺了人间烟火",此刻想来,她忽然读懂了老师当年的深意——那些宏大叙事终究要落回具体的人生坐标上,正如再壮阔的江河,也是由无数细微的溪流汇聚而成。
同寝室的陈悦此刻正举着酒杯讲述她的支教经历,这个当年在考场上紧张到忘涂答题卡的女孩,如今在云南的大山里教孩子们读诗。"上周有个彝族小姑娘问我,'老师,外面的世界真的有星星那么亮吗'?"陈悦的声音带着笑意,眼角却泛起泪光,"我突然想起高考前张老师说的,'你们答的每一道题,都是在给未来的人生埋伏笔'。"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有人起哄让林薇这个"北大才女"也分享分享。
林薇的思绪飘回2017年的那个下午,走出考场时,她看见母亲站在梧桐树下,手里提着保温桶,里面是她最爱吃的绿豆汤,母亲的白衬衫被汗水浸湿了深色的印记,却依然固执地站在最显眼的位置。"紧张吧?"母亲接过她的书包,轻轻拍掉她校服上的灰尘,掌心的温度透过布料传来,"没关系,尽力就好。"那天晚上,家里破天荒地没有开电视,父亲特意去买了她最爱吃的草莓,每一颗都洗得晶莹剔透;母亲则坐在沙发上,听她絮絮叨叨地讲考试时的紧张与遗憾,眼神里满是纵容的温柔。
如今想来,那些曾经以为天大的事,都变成了时光长河里的温柔刻度,就像教学楼前那棵老槐树,每年六月都会开满淡紫色的花,香气飘进每一个奋笔疾书的教室,林薇记得张老师说过:"高考就像一场马拉松,重要的不是瞬间的爆发,而是途中的坚持。"当年她因为数学失利而哭泣时,老师指着窗外说:"你看那棵树,去年被台风刮断过枝桠,今年照样开花,生命总有自己的韧性。"那一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老师身上,仿佛为她镀上了一层金边。
同学会散场时,陈悦塞给林薇一张明信片,背面是她学生们画的画:蓝天白云下,牵着手的孩子们站在大山前,每个人手里都举着一颗星星,画的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林老师,等你写了书,我们也要当故事里的人。"陈悦笑着说:"他们说要等你当了作家,就把他们的故事写进书里。"林薇捏着明信片,指腹能感受到画纸的粗糙质感,想起高考作文里那句"文明的纽带",忽然懂得了当年自己没能理解的人间烟火——它不在宏大的叙事里,而在母亲温热的绿豆汤里,在父亲洗好的草莓里,在老师温和的目光里,在孩子们画的那颗颗明亮的星星里,在每一个平凡却滚烫的瞬间。
回到家中,林薇从书柜深处取出那个装着高考纪念品的铁盒,里面躺着那张被数学老师画了红叉的试卷,旁边是母亲当年写的便签:"别怕,妈妈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便签的边缘已经微微卷起,字迹却依旧清晰,窗外的月光洒在铁盒上,映出十年光阴的斑驳痕迹,她忽然明白,所谓成长,不过是在时光的刻度上,不断做出忠于内心的选择,然后在回望时发现,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早已织成了生命中最坚韧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也连接着每一个在人生路上奔波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