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 江西师大附中,江西师大附中高考2020年

教育 1周前 (11-13) 1048

《赣水之滨的星光》

当六月的赣江携着初夏的温润气息漫过南昌的堤岸,江西师大附中的百年樟树便开始在蝉鸣中抖落新绿,这座镌刻着"厚德博学"校训的学府,每年都会送走一批怀揣梦想的少年,他们如散落的星辰,在时代的银河里各自闪耀,2023年的夏天,我站在附中校门口的香樟树下,看着穿着蓝色校服的学子们鱼贯而出,恍惚间看见二十年前那个攥着准考证的自己——同样的蝉鸣,同样的栀子花香,同样的心跳如鼓,时光仿佛在这里打了个温柔的结。

晨光中的琅琅书声

清晨六点半的附中校园,总比这座英雄城苏醒得更早,高三(7)班的教室里,灯光早已亮成一片温暖的海洋,课桌上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堆叠出青春的厚度,窗台上的绿萝垂下藤蔓,像时光温柔的触须,班主任李老师总在这个时候出现在门口,手里抱着摞作文本,鞋跟敲击地面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格外清晰,像一首催人奋进的晨曲。"今日事今日毕",这是他挂在嘴边的话,也是附中学子刻在骨子里的信条。

数学老师陈明喜欢在早自习前五分钟即兴解题,他总爱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蜿蜒的函数曲线,说:"人生就像这个正弦函数,有起有落才叫完整。"教室后排的男生偷偷用计算器按出520,却被老师点名板演最后一道解析几何题,粉笔灰簌簌落在讲台上,像极了冬日里的初雪,在晨光中闪烁着细碎的光芒,那一刻,整个教室都静了,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少年们眼中闪烁的智慧光芒。

樟树下的时光碎片

午后的樟树林是附中最具诗意的角落,2023届毕业生林晓雨至今记得,去年盛夏她和好友在树下埋下"时光胶囊"的场景,两个铁盒里装着写满心事的笔记本、褪色的电影票根,还有用铅笔刻着班级口号的木片,她们约定,十年后回校开启这个青春的博物馆。

"当时觉得天大的事,现在看来不过是成长路上的小石子。"林晓雨抚摸着树干上深浅不一的刻痕,那些模糊的名字里,藏着多少少年的心事,教导主任曾打趣说,附中的樟树是全校最"博学"的,因为它听过最多梦想与迷茫的秘密,风过林梢,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年少的欢喜与忧愁。

考场内外的青春战役

高考那两天,附中校园笼罩在特殊的氛围里,校门口的红色横幅被风吹得猎猎作响,"沉着冷静,正常发挥"八个大字格外醒目,家长们穿着旗袍寓意"旗开得胜",老师们身着红色马甲组成"爱心护考队",考点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水与栀子花混合的独特气息,那是青春最特别的味道。

语文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有个女生抱着老师哭红了眼睛,作文题是"这十年",她写附中操场的香樟如何见证她从怯懦到坚毅的成长,英语老师蹲下身替她擦去眼泪:"你看,你已经把最精彩的篇章写进了青春的纪念册。"那一刻,所有的紧张与焦虑都化作了成长的勋章,挂在每个附中学子的胸前。

高考 江西师大附中,江西师大附中高考2020年

永不落幕的附中故事

九月开学季,赣江两岸的丹桂开始飘香,师大附中的校史馆里,又多了几份特殊展品——2023届学子的毕业照、泛黄的录取通知书,还有那本被翻得卷边的《错题本》,玻璃柜下压着张泛黄的照片,是2003届毕业生在非典疫情期间拍摄的,照片里的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却笑得比阳光灿烂。

"教育是让每个灵魂都发光。"附中老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这句话,被刻在校史馆的墙上,六十载春秋,从这里走出了中科院院士、奥运冠军,更多是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的普通人,他们身上都带着同样的印记——附中赋予的独立思考能力、永不言弃的精神,以及对世界永葆好奇的赤子之心,这些品质,如同赣江水般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附中人。

暮色中的赣江泛起金色的波光,师大附中的钟声悠扬响起,香樟树影里,仿佛有无数个年轻的身影正走过长廊,他们的脚步声与江水声交织,谱写着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青春乐章,高考只是人生旅途的一个驿站,而附中给予的,是让每个学子都能在星辰大海中找到自己航向的罗盘,这或许就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独特的光芒,如同赣水之滨永不熄灭的星光。

高考 江西师大附中,江西师大附中高考2020年

五月天高考,五月天高考励志歌曲
« 上一篇 1周前 (11-13)
艺考高考培训班,艺考高考培训班多少钱
下一篇 » 1周前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