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1卷作文,2017高考一卷作文
一双筷子的文化密码
一双寻常竹筷,静置于粗瓷碗碟之侧,其色淡雅,其质朴素,然当它们被温热的手指拾起,在餐桌上起落翻飞时,便瞬间苏醒为连接味蕾与心灵、贯通传统与当下的神奇纽带,这方寸之间的器物,实则承载着比其物质形态厚重千年的文化基因与生命智慧,在每一次夹取中,演绎着东方文明的深邃与灵动。
筷箸的诞生,本身就是东方文明对自然物性深刻洞察与匠心独运的典范,不同于西方刀叉的切割对抗,亦异于汤匙的单一舀取,筷子以"圆首方足"的造型暗合"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以两根细木的协作呼应"阴阳相济"的哲学,它们无需利刃的锋芒,仅凭指尖的灵巧操控,便能从滚烫羹汤中夹取细嫩的豆腐,也能精准捕捉光滑溜溜的青豆,这种"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早已超越了饮食的范畴,升华为中国人处理世事、观照世界的独特视角——于看似平凡中见奇崛,于简约处蕴深意,当筷子轻触食物的刹那,不仅是味觉的唤醒,更是天人合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更令人动容的是筷箸在代际传递中悄然完成的"文化基因"的复制与延续,孩童初次学习使用筷子,往往笨拙而急切,父母则会温暖地握住他们的小手,一遍遍示范那"起、承、转、合"的微妙节奏,这不仅仅是进食技能的传授,更是一场浸润式的文化启蒙,当孩子终于能稳稳夹起第一颗花生米时,他们习得的不仅是工具的使用,更是对"耐心"的体悟、"协调"的理解,以及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敬畏,筷子,就这样以一种近乎仪式的方式,将饮食礼仪、尊老爱幼、惜物感恩等价值观念,悄然植入年轻的生命脉络,使其在日复一日的餐食中,完成着对文化根脉的确认与传承,这无声的教育,比任何言辞都更具穿透力。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的今日,这双古老的筷子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重塑,当肯德基的炸鸡需要费力用筷子叉起,当意大利面的滑腻考验着筷子的"抓地力",当西式餐刀的锋利诱惑着习惯了"和而不同"的指尖时,筷箸似乎正经历一场身份的"迷茫",但挑战亦是转机,年轻一代的"筷语者"们,正以创新为这支古老的"文化笔"注入新的墨水,他们用筷子夹起寿司,体验异国食材与本味调料的碰撞;他们设计出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国潮筷",让传统以更时尚的姿态走进现代生活;他们甚至在网络分享"花式筷子挑战",用这种最日常的工具演绎出令人惊叹的技巧与创意,筷箸,正以其强大的包容性与适应性,在坚守"和而不同"文化内核的同时,积极拥抱世界的多元,展现出古老文明在当代语境下的蓬勃生命力。
一双筷子,看似微末,却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中华文明的哲学底色、伦理观念与时代精神,它从远古的森林走来,在无数家庭的餐桌上完成生命的接力,又在世界的舞台上不断书写新的故事,当我们再次拾起这双熟悉的筷箸,不妨多一分凝视与思索——那两根细木之间,承载的不仅是饭菜的香气,更是一个民族对天地万物的理解、对和谐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未来永不停歇的探索,箸尖起落,舞动的不仅是人间烟火,更是一条文明长河的奔涌不息,从历史深处流淌向未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