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模拟三年高考小说,五年模拟三年高考小说简介
《五年模拟,三年高考》
五年模拟,三年高考
教室后墙的倒计时日历,像一道缓慢渗血的伤口,鲜红的数字被一天天地撕下,露出底下斑驳的底色,仿佛是岁月被撕扯后留下的疤痕,空气中,永远悬浮着粉笔灰与劣质墨水混合的气味,一种甜腥到令人绝望的气息,林晚觉得自己就像这间教室里的一粒尘埃,被高考的飓风裹挟着,身不由己地旋转,连呼吸都带着公式与定理的冰冷棱角,每一次吸入,都仿佛在吞咽无形的荆棘。
她的同桌陈默,则更像一块沉默的礁石,他永远坐在靠窗的位置,侧脸的线条在晨光里显得冷硬而疏离,他的世界似乎只容得下两样东西:摊开的《五年模拟·三年高考》练习册,和那只从不离身的、被他摩挲得泛着幽光的黑色钢笔,林晚曾无意间瞥见他的草稿纸,那上面密密麻麻的演算字迹,工整得如同印刷体,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秩序感,仿佛不是解题,而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每一个符号都精准地安放在它应有的位置上,不容一丝一毫的偏差。
“林晚,这道题。”陈默的声音毫无波澜,像一块石头投入深潭,激不起任何涟漪,他指着一道复杂的解析几何题,笔尖在纸面上轻轻一点,那动作里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笃定。
林晚从纷乱的思绪中抽离,接过那张写满过程的草稿纸,上面的步骤清晰得可怕,每一步都像精准计算过的齿轮,严丝合缝地咬合在一起,她能看懂,却无法想象,需要怎样一种近乎偏执的专注,才能在如此繁复的计算中保持绝对的冷静,她抬起头,撞进陈默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里,那里没有疑问,没有不耐烦,只有一片纯粹的、对答案本身的漠然,仿佛他解题,不是为了征服难题,而只是为了与一个已知的真理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谢谢。”她低声说,声音有些干涩,像被砂纸磨过。
陈默“嗯”了一声,便又埋首于他的题海之中,窗外的阳光落在他浓密的睫毛上,投下浅浅的阴影,将他与周围喧嚣的世界彻底隔绝开来。
林晚的世界则要喧嚣得多,她的抽屉深处,藏着一本厚厚的素描本,那是她在这片灰色汪洋中唯一的浮木,课间十分钟,当所有人都趴在桌上补觉或继续刷题时,她会悄悄翻开本子,用铅笔勾勒出窗外的梧桐树,或是前排女生被风吹起的发梢,线条在她笔下时而流畅如溪水,时而迟疑如乱麻,像她此刻纷乱又无处安放的心情,她羡慕陈默的笃定,却又无法像他那样,将自己的灵魂完全禁锢在逻辑的牢笼里,她渴望的是色彩与光影,是那些无法用公式定义的、流动的感性。
一模的成绩像一盆彻骨的冰水,将林晚浇得透心凉,她的数学成绩,尤其是那道陈默讲过的解析几何,依旧惨不忍睹,看着排名单上自己名字后面那个刺眼的数字,她第一次在放学后没有立刻回家,她沿着熟悉的街道漫无目的地走着,直到天色完全暗下来,霓虹灯的光晕在潮湿的地面上晕染开一片片迷离的色彩,像打翻的调色盘,却又带着城市特有的疏离与冷漠。
“林晚。”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晚回头,看到陈默站在不远处的路灯下,手里拎着一个牛皮纸袋,他似乎也是刚从学校出来,校服外套的领口微微敞着,露出里面干净的白色T恤,在夜色里显得格外分明。
“你怎么还没回家?”林晚问,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顺路。”陈默走到她身边,将手中的纸袋递给她,“给。”
林晚疑惑地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热气腾腾的肉包,隔着纸袋,那股朴实的麦香和肉香瞬间驱散了寒意,也温暖了她冰冷的手指。
“我……我不饿。”她有些局促地说,下意识地捏紧了纸袋。
“吃吧。”陈默的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力量,“脑子饿的时候,转不动。”
林晚愣住了,她从未想过,这个像机器一样精准运转的优等生,会注意到她这种“小问题”,她默默地咬了一口包子,温热的馅料在舌尖化开,一种久违的、近乎奢侈的暖意从胃里升腾起来,一直蔓延到心底,仿佛融化了积压已久的坚冰。
“这道题,”陈默忽然开口,从书包里拿出那本被翻得起了毛边的《五年模拟·三年高考》,翻到那一页,他的指尖在书页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不是靠刷题量,是靠理解它的‘骨架’,你看,它的辅助线应该这样画……”
他的声音在安静的夜色里显得格外清晰,不再像在教室里那样冰冷,反而带着一种奇异的温柔,他指着题目,用铅笔在草稿纸上快速地画出辅助线,线条简洁而有力,仿佛一下子就剖开了题目的核心,让复杂的结构豁然开朗,林晚凑过去,看着他修长的手指在纸上滑动,听着他条理清晰的讲解,那些曾经在她看来如同天书般的公式和定理,似乎突然有了生命,变得可以触摸,可以理解,甚至……有了美感。
那天晚上,他们一直站到路灯熄灭,陈默送她到小区楼下,临走时,他忽然说:“林晚,你画的画,很好看。”
林晚的心猛地一跳,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她抬起头,想说什么,却只看到陈默已经转身离去的背影,融入了夜色之中,他的脚步依旧沉稳,却似乎与往日有些不同,少了一分冰冷的机械感,多了一分……人间的温度。
从那天起,一种微妙的默契在他们之间悄然滋生,陈默依旧刷着他的题,但偶尔,林晚会发现她的草稿纸上多出几行清晰的解题步骤,字迹是他的,而林晚,则会在陈默陷入沉思时,悄悄在他的练习册空白处,画上一只小小的、正在飞翔的鸟,或是一株迎着风的向日葵,这些小小的、无声的交流,成了他们枯燥备考日子里最温柔的注脚。
距离高考的日子一天天逼近,空气的凝重几乎化为实体,压得人喘不过气,考前一晚,林晚失眠了,她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的不再是习题集,而是那本陪伴了她无数个日夜的素描本,最后一页,她画了一幅画:一片广阔无垠的星空下,一个女孩正背着一个沉重的行囊,抬头仰望,眼神里带着迷茫,却也闪烁着微光,而她的身边,有一只沉默的鸟,翅膀微张,仿佛随时准备起飞,守护着那个女孩的梦想。
门被轻轻推开,母亲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来,她看到女儿画上的画,没有像往常一样催促她去睡觉,只是轻轻地将牛奶放在桌上,说:“孩子,尽力就好,不管结果如何,你都是我们的骄傲。”
林晚的眼眶瞬间红了,她终于明白,高考固然重要,但它并非人生的全部,就像她画中的女孩,背负行囊,却也仰望星空,而陈默,那只沉默的鸟,他的翅膀,或许也需要片刻的停歇,去感受风,而不是仅仅计算风向,她的人生,也不该只有一道标准答案。
走进考场的那一刻,林晚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的混合味道,她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紧张地翻阅复习资料,而是平静地坐在座位上,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回想着陈默画过的那只鸟,和母亲温暖的话语,笔尖落在答题卡上,不再迟疑,那些曾经让她头疼的题目,此刻在她眼中,仿佛都变成了画布上等待被勾勒的线条,她不再是解题者,而是一个创作者,用知识描绘着自己的未来。
铃声响起,她提笔书写,这场名为“高考”的战役即将结束,但属于她的,真正的人生画卷,才刚刚展开,而身后那面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