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场发复读传单,高考考场发复读传单 新闻
《那年夏天,我撕碎了传单》
六月的阳光像熔化的琥珀,黏稠地糊在高考考场的窗玻璃上,将窗外的世界晕染成一片朦胧的光斑,监考老师踮着脚尖走过长长的走廊,皮鞋底与地面摩擦出细碎的声响,像极了此刻考生们胸腔里怦怦的心跳,在寂静的空气里格外清晰,当我将数学试卷最后一道解析题的最终答案,工工整整地写在答题卡上时,余光瞥见了窗外那个晃动的身影——一个穿着洗得发白衬衫的男人,正踮着脚尖,将印着"复读,给梦想第二次机会"的传单,从铁栅栏的缝隙里小心翼翼地塞进来。
传单带着一股淡淡的樟脑丸的味道,轻飘飘地落在我的脚边,像一片失了重心的羽毛,我没有立刻去捡,手中的笔尖却在函数图像上凝住了,那行加粗的宋体字,像一粒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层层涟漪,将我拉回到去年的今天——同样是这样的考场,同样是盛夏的蝉鸣一声比一声急,我手指冰凉地握着笔,看着窗外被烈日晒得发白的梧桐叶,那时,我曾以为高考是人生唯一的独木桥,桥的那头是光明的康庄大道,桥的这头却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万丈深渊。
传单上的印刷体工工整整,列着"名师一对一""封闭式管理""涨分承诺"之类的字眼,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向失意者抛出的橄榄枝,我忽然想起复读班班主任在招生会上那张温和却略带疲惫的脸,他说:"你们不是失败者,只是暂时迷路的旅人。"可谁又愿意心甘情愿地当那个迷路的旅人呢?当成绩单上那个刺眼的数字像一记记响亮的耳光,火辣辣地打在脸上时,我才刻骨铭心地明白,有些独木桥,一旦失足,掉下去便是粉身碎骨,连重新来过的机会都渺茫。
"同学,请保持答题卡整洁。"监考老师温和而有力的声音将我从回忆的漩涡中拉回现实,我弯腰捡起那张传单,指尖触到纸张粗糙的质感,仿佛能感受到它承载的重量,翻到背面,一行娟秀的小字映入眼帘:"我们见过凌晨四点的教室,也见过你们深夜不灭的台灯。"这句话像一把精准的钥匙,突然打开了我记忆深处那扇尘封已久的匣子,复读的日日夜夜,确实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每天清晨五点半,宿舍楼道里就会响起此起彼伏的洗漱声和窸窸窣窣的穿衣声,像是黎明前奏的序曲;晚上十点半,教学楼保安大叔会准时拿着手电筒,光束在教室里来回扫射,逐间催促我们离开,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那些堆积如山的试卷,那些用完的笔芯连起来或许能绕操场几圈,那些在笔记本上划了又划、反复背诵的公式定理,都曾是我不愿触碰、却又时时提醒着我的伤疤。
可是,当我的目光再次落到传单上那个醒目的"涨分承诺"时,又忍不住自嘲地笑了,教育,这个本应是启迪心灵、塑造人格的神圣事业,什么时候变成了可以明码标价、打包承诺的商品?去年我复读时,班主任常说:"分数是努力的副产品,人格的完善与心智的成熟才是主产品。"可在这个以分数为唯一衡量标准的冰冷评价体系里,谁会在意你深夜里无人知晓的泪水与挣扎?谁会关心你为了弄懂一个知识点而付出的无数个日夜?人们似乎只关心最终的成绩单,像看一场热闹的戏剧,只记得高潮处的欢呼雀跃,却轻易忽略了幕后人去楼空的艰辛与落寞。
我将传单对折,再对折,直到它变成一小块方方正正的纸片,这个动作让我想起了去年高考结束的那个下午,阳光同样刺眼,我把自己所有的复习资料——那些写满批注的错题本、画满思维导图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草稿纸——全都撕成了碎片,纸片像雪花一样在教室里飞舞,带着我一年来的压抑与不甘,我却在那一刻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虚,撕碎的试卷无法改变既定的结果,就像这张被我反复折叠的传单,它无法抹去我过去一年的挣扎、成长,更无法替我走完未来的路。
窗外的男人还在往其他教室里塞传单,他的动作有些笨拙,甚至因为用力过猛而微微踉跄,衬衫的领口已经磨出了毛边,在阳光下泛着旧物的光泽,我突然意识到,他或许也是个在高考战场上折戟的失败者,或许是个侥幸通过了独木桥,却依然在体制中挣扎的"幸存者",他用这种方式贩卖着所谓的"希望",就像去年那个在复读资料摊位前,一边数着零钱一边对我说"孩子,再坚持一年,明年肯定能行"的阿姨,她的眼神里混杂着同情、期盼,或许还有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无奈。
考试结束的铃声骤然响起,像一道惊雷划破长空,我将那张被我折叠得有些温热的传单,轻轻放在了桌角,然后起身,将笔和准考证仔细收进笔袋,走出考场,六月的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而下,刺得我下意识地眯起了眼睛,校门口的梧桐树下,今年的考生们像退潮的海水般涌出,脸上洋溢着释然、憧憬,或许还有一丝对未来的迷茫,我站在人群的边缘,看着他们年轻而鲜活的面孔,心中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平静,我明白了,高考从来不是人生的终点,无论是第一次踏上战场时的忐忑不安,还是第二次重新出发时的破釜沉舟,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又最终成为了怎样的人。
那张传单,后来被我夹在了日记本的扉页里,每当我觉得生活艰难,想要逃避时,就会翻开它,指尖拂过那些印刷体字,想起那个在考场上犹豫、挣扎的瞬间,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复读也不是唯一的出路,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愿意直面自己的不足与脆弱,是否有勇气在跌倒无数次后,依然选择重新站起来,拍拍尘土,继续前行。
就像窗外那不知疲倦的蝉鸣,要经过漫长而黑暗的地下蛰伏,忍受孤独与寂寞,才能在盛夏的枝头,唱出最嘹亮、最动人心魄的歌,那些看似失败的岁月,那些辗转反侧的夜晚,那些无人问津的坚持,或许正是生命最厚重的积累,是我们未来翱翔时不可或缺的翅膀,而我,终于在撕碎传单、也撕碎过去执念的那一刻,与自己达成了和解,与那个曾经迷路的自己,温柔地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