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亲情作文,高考亲情作文范文欣赏
《笔尖的温度》
《笔尖的温度》
六月的蝉鸣,不似清越的笛声,倒像一把钝了齿的锯子,在黏稠的暑气里来回拉扯,发出令人心烦的嘶鸣,书桌上,复习资料如山峦般层层叠叠,将我围困,笔尖在草稿纸上徒劳地划过,留下一道道凌乱无序的轨迹,仿佛我此刻纷乱的思绪,数学压轴题的辅助线,在我眼中幻化成一团理不清的乱麻,死死地缠住了我的呼吸,让我几近窒息,厨房里,瓷碗轻碰的脆响,伴随着母亲熟悉的、轻柔的脚步声,在客厅与厨房间来回穿梭,那声响,本该是家的安宁,此刻却像细密的针,一针一线,扎在我紧绷的神经上。
“喝杯银耳汤吧,冰镇的,能清心火。”母亲的声音温柔地传来,一只青花瓷碗被轻轻放在我手边,碗沿凝着一层细密的水珠,在台灯下折射出微弱的光,我头也未抬,笔尖在纸上狠狠一顿,墨水瞬间晕开一小团乌云,像极了此刻我阴沉的脸色。“说了别在我学习的时候进来!你不知道我在解题吗?”声音里的尖锐与不耐,连我自己都为之惊愕,我看到母亲伸出的手在半空中僵滞了片刻,那微微颤抖的手指,终究还是默默地收了回去,碗底与桌面接触的轻响,微不可闻,却像一声悠长的叹息,悄然溶进了寂静的夜里。
那晚,我带着满心的愧疚与疲惫沉沉睡去,梦见自己穿越回小学四年级的那个午后,我发着高烧,浑身滚烫,意识在昏沉中漂浮,母亲背着我,在骄阳似火的街道上狂奔,夏日的阳光灼热得像要将空气点燃,她后背的棉布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嶙峋的脊梁上,我能清晰地看到汗珠滚落的轨迹,在阳光下闪烁、蒸发,我在她背上不安地扭动,耳边是她粗重的喘息和那双承载着我全部重量、却依旧不肯停下的脚步声,那一刻,她的背,便是我世界里最安稳、最坚实的山脉,为我隔绝了所有的病痛与炎热,醒来时,枕头上洇湿了一片,分不清是窗外的夜雨,还是我无声的眼泪。
第二天清晨,晨光熹微,我在书桌上发现了一张字条,那熟悉的、带着岁月沉淀的工整小楷,一笔一划都力透纸背,温柔得能抚平人心所有的褶皱:“妈妈去菜市场了,早饭在微波炉里,热两分钟。”我走进厨房,微波炉旁,除了温热的牛奶和面包,还放着一小碟精心腌渍的生姜,这是母亲独有的关怀,她总说读书辛苦,姜能驱寒提神,碟子里的姜片切得薄厚均匀,在晨光下泛着温润的琥珀色光泽,仿佛被时光之手精心打磨过的信物,无声地诉说着牵挂。
距离高考仅剩七天,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播放了一段视频,画面定格在去年高考结束的校门口,那里汇聚了无数焦灼等待的家长,镜头扫过一张张写满期盼的脸庞:有的踮着脚尖,伸长脖子眺望;有的紧紧攥着孩子的准考证,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还有的母亲,一遍遍地抚平孩子衣领上并不存在的褶皱,当镜头拉近,定格在一个红着眼眶、强忍着激动的父亲身上时,我的心猛地一颤,我注意到他袖口磨出的毛边,那双手指粗粝、布满老茧,正是我每天清晨在餐桌上,默默为我剥去鸡蛋壳、递到手中的那双手,原来,那些被我习以为常的、沉默的爱,都刻在这些最朴素的细节里。
那天晚上,母亲照例端来一杯热牛奶,我放下厚重的习题册,第一次在灯光下,长久而认真地端详她的脸,昏黄的灯光勾勒出她眼角悄然滋生的细纹,那是我成长的年轮;鬓角生出的几缕银丝,像不小心洒落在宣纸上的墨点,晕染开时光的痕迹。“妈,对不起。”我的声音有些发哽,带着压抑许久的酸楚,“前几天……是我不对。”母亲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眼角的皱纹如一朵温暖的菊花悄然绽放:“傻孩子,妈妈怎么会怪你,你只要尽力就好,就像小时候学走路,摔倒了,爬起来,拍拍土,继续走就是了。”她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瞬间融化了我心中所有的坚冰。
高考最后一门结束的铃声,如释重负地响起,我走出考场,一眼便看见了站在梧桐树下的母亲,她手里撑着一把浅蓝色的伞,阳光透过叶隙的缝隙,在她身上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像一幅流动的油画,她看见我,立刻笑着朝我挥手,那把伞柄在阳光下划出一道明亮的弧线,那一刻,我幡然醒悟:那些我曾视作束缚的叮咛,那些深夜里温热的汤羹,那些清晨里提神的姜片,都不是爱的枷锁,而是母亲用岁月为我写下的最长一封家书,字里行间,都浸着比阳光更温暖、比墨迹更深刻的笔尖温度。
我坐在大学图书馆的窗边,窗外是金秋灿烂的银杏叶,手机屏幕亮起,是母亲发来的消息,依旧是那熟悉的字体:“今天降温了,记得加衣服。”看着那行字,我仿佛又闻到了那年夏夜银耳汤的清甜,感受到了笔尖下未曾言说的爱意,我终于明白,成长,并非是挣脱束缚的远行,而是带着那些温暖的笔触,将爱化作前行的力量,在人生的答卷上,写下越来越坚定、越来越从容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