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16高考题,16高考题地理贝壳堤

教育 3周前 (11-01) 634

《墨痕深处》

六月的阳光被老槐树的枝叶筛成细碎的金箔,在斑驳的课桌上轻轻跃动,林晚握着钢笔的手指因用力而关节泛白,笔尖悬在泛黄的作文纸上,一滴饱满的墨水将落未落,在稿纸上晕开一个渐次扩散的墨团,如同她此刻波澜起伏的心绪,这是2016年高考语文考试的最后一道题,要求根据一段"经验与创新"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外的蝉鸣陡然尖锐起来,像一把生锈的锯子反复切割着考场里凝滞的寂静,林晚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三个月前那个闷热的午后,语文老师陈老师站在讲台上,手中的红笔"啪"地一声将一篇满分作文拍在讲台上:"这篇文章的立意确实深刻,但你们仔细看看,全是别人嚼过的馒头,没有一丝自己的味道。"台下的窃窃私语如细密的针,轻轻扎在林晚心上,她的作文本上,"立意深刻""结构严谨"的评语旁,总有一行刺目的红墨水批注:"缺乏新意,如同复制粘贴的模板",这句话像一道无形的枷锁,让她在写作时总是畏首畏尾。

钢笔终于落下,墨水在宣纸般的稿纸上洇开一片深邃的青黑色,林晚写下第一个字:"墨。"这个字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她想起陈老师曾说过,好的文章应该如同陈年墨锭,初看平淡无奇,细品却有层次分明的韵味;她想起自己写过的那些文章,像流水线上生产的罐头,格式标准却冰冷无情;她更想起昨天在旧书摊淘到的那本民国诗集,泛黄的纸页间,某位不知名诗人在空白处用娟秀的小楷写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她混沌的思绪。

监考老师踱步经过她的课桌,皮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如同秒表滴答,催促着每一个焦灼的灵魂,林晚抬头望向墙上的挂钟,秒针正不紧不慢地跳动,突然想起陈老师的另一句箴言:"考场作文不是文学创作,而是戴着镣铐跳舞。"可她偏想跳出与众不同的舞步,挣脱这无形的束缚,她在草稿纸上快速勾勒着框架:从王羲之醉酒微醺时挥毫《兰亭集序》的潇洒不羁,到苏轼在黄州赤壁的月色中顿悟人生真谛的豁达;从敦煌壁画在千年风化中显露的原始笔触,到当代艺术家用数字技术复原的古老色彩,这些看似矛盾的元素,在她脑海中碰撞出璀璨的火花,交织成一张独特的思维网络。

16高考题,16高考题地理贝壳堤

写到中间部分时,钢笔突然没水了,林晚慌忙翻找笔袋,那些统一规格的黑色、蓝色、红色考试用笔,整齐地排列着,像复制粘贴出来的士兵,毫无个性,她的指尖触碰到一支熟悉的重量——那是祖父留下的旧钢笔,笔帽上刻着"行稳致远"四个古朴的小字,这支钢笔写出的字迹比普通钢笔粗犷有力,墨色也更深沉厚重,她小心翼翼地蘸了蘸墨水,继续写道:"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凭空臆想的空中楼阁,而是在深厚传统的基础上,找到那个撬动全局的最独特支点。"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16高考题,16高考题地理贝壳堤

蝉鸣声渐渐低了下去,如同退潮的海水,阳光偏移了角度,柔和地照在林晚的手背上,能清晰地看见细小的绒毛,她想起小时候在外祖父的书法课上,老人温暖的大手覆着她的小手,耐心教导:"笔要实,心要虚,实才能稳如磐石,虚才能海纳百川。"当时她似懂非懂,只觉得枯燥乏味,现在突然恍然大悟,写作之道不正是如此吗?扎实的功底是"实",是立身之本;开放的思维是"虚",是创新之源,就像她此刻写的这篇文章,既要有高考作文规范严谨的框架,又要有自己独树一帜的思考。

写到结尾时,林晚停顿了很久,笔尖悬在半空,久久未能落下,她想起陈老师最后一堂作文课上的话,黑板上用苍劲的粉笔字写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瞬间照亮了她心中的迷雾,她突然明白,高考作文不是炫耀技巧的舞台,而是表达真情实感、传递思想火花的窗口,她在纸上郑重写下最后一句话:"墨痕深处,藏着传统与创新最温柔的相遇,也藏着每个写作者最本真的初心。"每一个字都凝聚着她的思考与感悟,带着墨香,也带着希望。

交卷的铃声骤然响起,如同解脱的号角,林晚长舒一口气,看着自己写下的文字,像看着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蹒跚却坚定,走出考场时,她看见陈老师站在走廊尽头,手里正翻阅着那本民国诗集,目光与她相遇时,微微颔首,嘴角漾起一抹赞许的微笑,阳光穿过走廊的玻璃窗,在两人的身上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远处传来新生的蝉鸣,清亮而充满希望,仿佛在为这场青春的答卷奏响最美的乐章。

梦高考作文,梦高考作文2025
« 上一篇 3周前 (11-01)
安徽2017高考人数,安徽2017年高考人数
下一篇 » 3周前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