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容县高考成绩,广西容县高考成绩2025最新公布
大山深处的教育之光
在广西容县的青山绿水间,2024年高考成绩单如同一枚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个位于桂东南的山区小县,用一本达线率较去年提升3.2个百分点、600分以上考生人数创新高的数据,书写着县域教育的动人答卷,当城市重点高中的光环愈发耀眼时,容县的教育实践恰似一盏穿透迷雾的灯,照亮了山区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崎岖小径。
青瓦课堂里的坚守
容县中学的百年校舍里,斑驳的青砖墙上刻着"知行合一"的校训,语文教师李雪梅正在批改作文,她红钢笔下的批注密密麻麻,这个有着22年教龄的"老教师",至今保持着每周手写3篇教学反思的习惯。"山里的孩子基础薄弱,但眼神里的光更亮。"她翻开一本泛黄的作文本,扉页上是2018届学生手抄的《劝学》全文,如今这个放牛娃出身的男孩已成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生。
在自良镇中学,物理教师陈国明用摩托车驮着实验器材走遍周边八个行政村,他的"移动实验室"里,矿泉水瓶制作的潜水艇、易拉罐改造的电磁演示器,让抽象的物理公式变得鲜活,这种"土办法"教学,让该校连续五年保持物理平均分全市农村中学第一的纪录,陈老师常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山海协作的破局
"我们终于用上了智慧课堂!"容县都峤中学的英语教师周芳点击电子白板,屏幕上瞬间出现南宁名校的同步教学画面,2021年启动的"粤桂教育协作"项目,让容县24所中小学与珠三角优质学校建立结对关系,通过"专递课堂""名师工作坊"等形式,山区孩子第一次实时参与到沿海城市的互动教学中。
县教育局局长黄汉清展示着教育扶贫的"作战图":建立从学前教育到大学的全链条资助体系,每年投入2000万元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引进退休名师,这些举措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到每个教学点,催生出"一校一品"的特色教育生态——松山镇中学的瑶族刺绣非遗课程,县幼儿园的壮山歌启蒙教育,都在探索中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点。
代际更迭的希望
在黎村镇的"农家书屋",刚收到大学录取书的梁晓敏正给留守儿童讲故事,这个父母在外务工的女孩,凭借"国家专项计划"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是学校的'成长导师'制度让我找到了方向。"她翻看着日记本里写满批注的《平凡的世界》,那些与班主任定期谈心的记录,勾勒出山区学子心灵成长的轨迹。
教育的火种在代际间传递,据统计,容县籍教师返乡任教的比例从2018年的35%提升至2024年的52%,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当地青年教师梁媛,放弃了深圳的高薪offer回到母校:"当我站在讲台上,看到自己当年的班主任在教室后排听课,突然明白教育的真谛是在故土上扎根。"
暮色中的容县中学,操场上仍有奔跑的身影,教学楼里透出的灯光,与远处都峤山的轮廓交织成温暖的剪影,这个没有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有限的山区县,用三十年的教育坚守证明: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是削峰填谷式的平均主义,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站在适合自己的起跑线上,当晨曦再次洒满绣江两岸,那些在青瓦教室里汲取知识养分的少年,终将带着大山赋予的坚韧,走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