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郑州大学高考,郑州大学高考分数线2025

教育 4周前 (10-26) 1029

象牙塔下的青春答卷——郑州大学高考纪实

郑州大学,这座屹立于黄河之滨的百年学府,每年盛夏都会迎来一场盛大的“成人礼”——高考,它不仅是万千学子叩响高等学府之门的金钥匙,更是一段青春的淬炼与蜕变,当六月的阳光炙烤着中原大地,热浪蒸腾着梦想与期盼,数以万计的考生怀揣着父母的嘱托、自己的憧憬,走进这座城市的考场,而郑州大学,便成了他们心中最神圣的“终点”,也是他们人生新征程的“起点”。

考场外的“无声战场”

清晨六点,天色微亮,郑州大学的考点外早已人潮涌动,成了一片无声的“战场”,家长们身着寓意“旗开得胜”的旗袍,手持象征“一举夺魁”的向日葵,眼神中交织着紧张与坚毅,那份焦灼,似乎比场内的孩子更甚,一位母亲正不厌其烦地检查孩子的准考证和文具,一遍遍念叨着“别紧张,尽力就好”,声音却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她身后,父亲高举着“加油”的牌子,沉默如山,用坚实的臂膀为孩子撑起一片荫凉。

考场内,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如春蚕食叶,汇成梦想的交响;考场外,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分每一秒都牵动着人心,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退休教师正自发组织着“爱心送考队”,他驾驶的三轮车上,“郑州大学欢迎你”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车筐里整齐地码放着矿泉水和藿香正气水。“我当年没机会上大学,现在能帮这些孩子,也算圆了自己的梦。”他擦了擦额角的汗,黝黑的脸上绽放出淳朴而自豪的笑容。

郑州大学高考,郑州大学高考分数线2025

那些藏在笔尖的梦想

推开郑州大学考场的门,仿佛能听见梦想拔节生长的声音,来自洛阳农村的李明,是家族里第一个有望考上大学的“读书种子”,他的父亲在建筑工地挥汗如雨,母亲在菜市场守着小小的摊位,凌晨四点的闹钟,总伴随着母亲在昏暗灯光下轻声的背诵:“函数的定义域……”“文言文的虚词……”李明曾在作文里深情写道:“我的笔尖下,不仅写着题目,还写着父母鬓角新增的白发,写着弟弟妹妹的未来学费,写着改变整个家庭命运的唯一可能。”每一个字,都浸透着沉甸甸的责任。

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大学吸引着全省最优秀的学子,来自安阳的优等生张晓雨,目标却格外纯粹而坚定——临床医学专业。“非典那年,我亲眼看着那些穿着白大褂的‘逆行者’冲进病房,那一刻,英雄的种子就在我心里发了芽。”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医学名词,页脚早已被磨出了毛边,那是无数次翻阅留下的勋章。

跨越山海的奔赴

高考的舞台,不仅属于本地学子,更在“异地高考”的政策下,为无数外来务工子女点亮了希望的灯塔,来自信阳山区的王媛,父母在郑州打拼了十年,她和妹妹在城市的边缘长大,为了这场考试,一家人办齐了所有手续,在考点附近租下简陋的出租屋,考试前一天,父亲特意带她去了黄河岸边,指着奔流不息的河水说:“媛儿你看,黄河再弯,终究要汇入大海,你考上了大学,就像这河水一样,有了奔头,有了远方。”

郑州大学的包容与温暖,让更多寒门学子看到了光,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的“绿色通道”,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豫台交流项目”则吸引着海峡对岸的青年才俊跨越山海而来,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年轻灵魂,因知识而相聚,在这片沃土上,共同践行着“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春誓言。

青春的答案不止一种

当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考生们如潮水般涌出考场,有人振臂欢呼,热泪盈眶;有人神情黯然,默默拭泪,郑州大学的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幅早已高高挂起,迎风招展,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站在人群中,望着这些朝气蓬勃的面庞,感慨万千:“我当年高考时,考场是四面漏风的土坯房,哪有现在窗明几净的空调教室?你们这一代,真是赶上了最好的时代啊!”

高考的答案,从来不止一种标准,有人金榜题名,踏入心仪的院系;有人选择复读,来年再战高峰;有人则选择另一条赛道,在社会大学中追逐梦想,但无论结果如何,那段为梦想全力以赴的拼搏岁月,都将成为生命中最滚烫、最珍贵的记忆,正如郑州大学校训所言:“明德求是,拓新笃行”,青春的意义,不在于抵达终点,而在于奔赴星辰大海的壮阔航程。

夕阳西下,黄河泛着粼粼金光,郑州大学的钟楼在暮色中庄严矗立,仿佛一位智者,静默地注视着这一切,今年的高考已然落幕,但属于新一代郑大学子的故事,才刚刚翻开序章,他们带着中原大地的厚重与坚韧,将在这里开启全新的征程,用知识与汗水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而这座大学,也将永远为他们敞开怀抱,见证每一朵青春之花的绽放,守护每一个梦想的启航。

2017江苏高考成绩,2017江苏高考成绩查询
« 上一篇 4周前 (10-26)
2014辽宁高考数学,2014辽宁高考数学理科
下一篇 » 4周前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