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贵州高考听力,2017年贵州高考英语听力答案
那年六月,山风里的答案
2017年的贵州盛夏,空气里浮动着草木的清苦与燥热,交织成独属于这片土地的呼吸,高考前最后一堂听力课,老周将那台缠满胶布的旧录音机按键按得咔嗒作响,金属旋钮在他掌心转动,像极了额角新添的白发,在晨光里泛着银亮。"都竖起耳朵,"他声音沙哑却字字清晰,"这不仅是耳朵的考试,更是要让心静得下,听得见风的声音。"
考场设在县城中学的旧教学楼,木窗棂被岁月和虫蛀出细密的孔,风穿过时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我的座位靠窗,目光越过窗棂,便能望见远处层叠的青山,云絮在山腰缓缓游移,时而聚拢,时而散开,像极了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当耳机里传来女声标准的第一道题时,老周课堂上那个山里人赶集的故事忽然浮现在脑海:从前没有路标,全靠辨认鸟鸣与风声辨方向,三天三夜的跋涉,脚下是泥土,耳畔是山歌。
听力材料里有个场景是"山茶花开",播音员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描述:"漫山遍野的山茶花在晨雾中绽放,花瓣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我眼前却浮现出外婆家的后山——那里的山茶花是粉红色的,花瓣边缘带着细小的锯齿,清晨露水重时,蜜蜂会钻进花心,翅膀沾了花粉飞起来都有些笨拙,嗡嗡声里藏着整个春天的秘密,耳机里的声音继续流淌,提到"采茶姑娘背着竹篓,指尖在嫩芽间翻飞",我忽然走神,外婆采茶时总爱哼的那支苗歌又绕上心头,调子婉转得像山涧的溪流,每一个音符都沾着晨露的清甜。
第三篇短文讲的是"侗族大歌",当播音员说出"多声部合唱如山间回响"时,邻座传来细微的笔尖划过答题卡的沙沙声,像春蚕在啃食桑叶,我握着笔的手心沁出薄汗,窗外的山风忽然大了起来,吹得窗帘鼓荡,像有无数双手在拍打窗户,恍惚间,我仿佛看见鼓楼前的芦笙坪上,穿百褶裙的姑娘们排成圆圈,银饰碰撞的清脆声响混着歌声飘向云端,那声音里有祖先的嘱托,有土地的脉搏。
听力结束的铃声响起,考场里爆发出一阵释然的叹息,像潮水般退去又涌来,收卷的老师走过我身边,衣襟上别着一支朴素的钢笔,笔帽在阳光下闪着微光,我望着窗外那片被风吹动的云,忽然明白老周为何总说"听力要听弦外之音",那些藏在标准答案背后的山风、鸟鸣、采茶歌,或许才是这场考试真正想告诉我们的——知识从来不止于纸上的铅字,更在于生活本身丰厚的馈赠,在于我们如何用耳朵去倾听,用心去感受。
走出考场时,阳光正好斜照在教学楼的爬山虎上,叶影在地面织就流动的锦缎,斑驳陆离,像极了时光的碎片,远处传来布谷鸟的叫声,"布谷,布谷",一声声,悠长而清晰,像在催促着什么,又像在祝福着什么,老周在黑板上写下的那句话忽然浮现在眼前:"真正的听力,是听懂世界的声音。"那一刻,山风拂过脸颊,带着青草与泥土的气息,混着栀子花的清香,我忽然觉得,这场考试给出的所有答案,都藏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深处,藏在每一阵风里,每一声鸟鸣中,每一次心跳的韵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