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考补习学校,成都高考补课机构前十强
《锦江岸边的笔尖与心跳》
成都高考补习学校的玻璃窗上,总蒙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像这座城市的天气,总带着几分湿润的暧昧,教室里的日光灯管发出低沉的嗡鸣,与窗外的市声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将十七八岁的青春困在方寸之间,李默坐在靠窗的位置,指尖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封面上无意识地摩挲,书页边缘已经被他的汗水浸出了毛边,那些密密麻麻的笔记,仿佛是他与命运谈判时留下的筹码。
这所补习学校藏在锦江边的一条老巷里,青砖黛瓦的门脸与周遭的茶馆、火锅店格格不入,却像一座孤岛,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望,走廊的墙上挂着历届学生的录取通知书,红色的纸张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像一面面鲜艳的旗帜,昭示着某种不容置疑的成功,李默每次走过那里,都会下意识地加快脚步,仿佛那些纸张会伸出钩子,将他拖入更深的焦虑,他总觉得,那些名字背后,或许也藏着和他一样的辗转反侧。
班主任陈老师是个戴着金边眼镜的中年男人,衬衫袖口总是沾着粉笔灰,他总喜欢在晚自习时踱步到教室后排,用指节叩击桌面:"你们现在吃的每一口苦,都会变成未来的甜。"话音落下,教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像春蚕在啃食桑叶,也像无数颗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李默抬头,看见窗外的玉兰花落了满地,洁白的花瓣在路灯下泛着冷光,像一张张无人认领的答卷,飘零在名为青春的考场上。
教室里的时钟走得格外慢,分针像被黏住一般,李默的视线从数学卷子上的抛物线移到前排女生的发梢,那个女生叫苏晓,总在笔记本上写一些歪歪扭扭的诗句,他曾经瞥见其中一句:"成都的雨,落不完的惆怅。"那一刻,他突然觉得那些枯燥的公式和定理,似乎也染上了这座城市特有的潮湿气息,连函数图像都像是在勾勒一个模糊的未来轮廓,有时,他会偷偷用橡皮擦蹭掉卷子上的错误,仿佛这样就能擦去人生里的某些遗憾。
补习学校的食堂永远弥漫着辣椒和消毒水的混合气味,饭桌上,同学们讨论的不是最新的电影或球赛,而是哪道解析题更难解,哪个单词更容易记,李默默默扒着碗里的冒菜,红油在汤面上浮着一层辣子,像他心头那些无处安放的躁动,在胃里灼烧,邻桌的男生突然把筷子拍在桌上:"再这样下去,我真要疯了!"周围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那男生却涨红了脸,埋头继续吃饭,只有碗里的米饭知道,他曾如何紧咬牙关,把叹息咽回肚里。
周末的补习班总是座无虚席,教室后排的几个男生偷偷用手机看直播,屏幕里的主播正对着镜头搔首弄姿,李默的目光越过他们的肩膀,看见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课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散落一地的碎金,他想起去年这个时候,自己还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而现在,连抬头看天的勇气都消失了,篮球入网的清脆声响,仿佛还回荡在记忆的走廊里,与此刻的寂静形成尖锐的对峙。
月考成绩出来那天,补习学校里弥漫着低气压,像一场无声的暴风雨即将来临,李默看着排名单上自己的名字,像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连指尖都变得冰凉,走廊尽头的公告栏前挤满了人,他听见有人小声议论:"听说今年题特别难,连年级第一都掉下来了。"陈老师站在人群外,双手背在身后,镜片后的眼睛看不出情绪,只是偶尔望向人群的目光里,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疲惫与了然,那沉默,比任何训斥都更让人沉重。
晚自习结束后,李默没有回宿舍,而是沿着锦江慢慢走,江风带着水汽扑面而来,吹散了他心中的烦闷,也吹动了衣角,江边的茶馆里,老人们围坐一桌,盖碗茶冒着热气,龙门阵讲得热火朝天,他们的笑声像一颗颗石子,投入李默紧绷的心湖,漾开圈圈涟漪,他突然想起陈老师说过的话:"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它是你们现在能抓住的,最公平的机会。"江水在月光下泛着银光,像一条通往未来的路,既漫长又充满希望,每一道波光,都是未曾言说的鼓励。
回到教室时,已经接近午夜,月光透过玻璃窗洒在课桌上,将李默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道孤独的剪影,他翻开《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在扉页上写下了一行字:"锦江边的笔尖,终将划破黑夜。"窗外的玉兰花还在落,这一次,他看见花瓣在月光下泛着温柔的光,像这座城市永不熄灭的希望,也像无数个深夜里,依然在灯前奋笔疾书的少年们,心中那团不灭的火焰,他知道,这场与自己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