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方向,高考作文方向有哪些
《墨痕深处》
暮色如宣纸般洇开时,老槐树的剪影在砚台边缘缓缓游移,我握着狼毫笔的手悬在半空,笔尖凝着半滴浓墨,似将坠未坠的露珠,祖父的声音从泛黄的线装书里浮出来:"写字如做人,笔锋藏得住锋芒,墨色才见得风骨。"那时我不解,为何横平竖直间竟藏着如此玄机,直到多年后高考考场上,面对那张白得刺眼的作文纸,才忽然读懂祖父当年话语里的深意。
书法教室的窗台上总摆着几盆文竹,是祖父亲手栽种的,他说竹有节,墨有骨,写出来的字才能立得住,我练颜体楷书时,常被祖父用乌木戒尺轻敲手背。"起笔要藏锋,"他总这么说,"就像侠客收剑入鞘,看似内敛,实则暗藏锋芒。"那戒尺从不用力,却总能敲在节骨眼上,有次我赌气将毛笔摔在地上,墨点飞溅如乱舞的蜻蜓,祖父却弯腰拾起笔,在青瓷笔洗里轻轻涤净:"墨污了尚可重研,心乱了可就难救了。"
高二那年,我携《兰亭集序》节选参加市青少年书法展,自以为临得形神兼备,却在初评便遭淘汰,评审老师的评语委婉:"笔法尚可,却少了笔意。"我不服气,祖父却让我将字帖倒置,颠倒的字迹中,那些藏锋的笔画突然变得张牙舞爪,而露锋的转折反倒收敛了许多。"你看,"祖父枯瘦的手指划过宣纸,"书法的妙处,正在这藏与露的辩证,做人太露,易如折苇;藏得太深,又恐明珠暗投。"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考,我的作文被批"思想单薄,缺乏深度",那晚我在书法室待到深夜,蘸墨时手腕微颤,在宣纸上洇开一团墨云,祖父不知何时立于身后,递来一杯温热的菊花茶。"写文章和写字同理,"他指着那团墨渍,"刻意求工,反失其韵,不如让墨自然晕开,像山间云雾,看似随意,实则自有章法。"他的话如茶香般氤氲开来,让我想起他教我写"徐"字时,最后一捺要如春蚕吐丝般缓缓送出。
考场上,作文题赫然是"在快与慢之间",我握着钢笔,想起祖父教我运笔时的教诲,写下第一句话时,笔尖在纸上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春雨落在瓦檐,平日里积累的诗词典故、生活感悟,此刻都化作墨痕在纸上缓缓流淌,我没有刻意堆砌辞藻,只是让思绪随着笔尖自然延伸,就像祖父说的,让墨色自己生长。
成绩公布那天,我正在临摹《祭侄文稿》,手机屏幕亮起,作文栏赫然写着"60分",我望着纸上那些或浓或淡的墨迹,忽然懂得祖父常说的"字如其人"并非指字形,而是指写字时那颗澄明的心,墨痕深处藏着的,是笔尖的温度,是腕间的力道,更是内心的从容与笃定。
如今祖父的毛笔早已用秃,但那支笔写下的风骨,却在我心里生了根,每当提笔写字,总会想起那个暮色沉沉的下午,砚台里的墨像深潭,映着老槐树的影子,也映着一个少年慢慢学会的人生——藏锋不是怯懦,而是蓄势待发的智慧;露锋不是张扬,而是恰到好处的坦诚,就像最好的书法,总在藏与露之间,找到最妥帖的平衡,正如人生,在疾徐之间,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