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21贵州高考状元,2021贵州高考状元燕鸿伟

教育 4小时前 953

2021贵州高考状元:在群山褶皱里,种出一片星辰

2021年盛夏,当贵州毕节市第一中学的赵珺珺查到自己总分702分,成为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时,这个常年生活在乌蒙山深处的女孩,正帮着家里在田埂上收洋芋,赤红的土地上,沾满泥土的手轻轻拂过沾着露水的洋芋,指尖的温度与试卷上墨迹的凉意奇妙交融——这一刻,状元的桂冠与山间的作物,在她身上完成了最质朴的辩证:最深的土壤里,往往能生长出最倔强的星辰。

褶皱里的课堂
毕节市纳雍县厍东关乡,是赵珺珺长大的地方,这里山峦如巨龙的脊背连绵起伏,村庄被时光折叠在群山的褶皱里,她的童年记忆,没有城市的霓虹与车水马龙,只有清晨鸡鸣与山雾一同苏醒,傍晚牛铃与炊烟一同归家的静谧,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地道的农民,家里最珍贵的"财产",是父亲书架上那套泛黄的《平凡的世界》,每当夜幕降临,煤油灯的光晕里,父亲会为她念书,路遥笔下孙少平在苦难中读书的身影,成了她最早的"精神坐标"。

学校在乡中心,每天要走两个小时山路,冬天,霜雪打湿的鞋袜会结冰,她就裹着厚重的棉袄,嘴里呼出的白气与山间的雾气融为一体;夏天,暴雨冲垮过田埂上的小路,她就挽起裤脚,踩着泥泞里的石头,一步一个脚印,山路十八弯,却弯不出她眼中的坚定,初中时,她第一次走出大山参加物理竞赛,站在县城的领奖台上,看着台下攒动的人头,突然明白:原来山外的世界,真的有光,那束光,从此成了她心中最执着的追逐。

泥土里的方法论
赵珺珺的学习方法,带着山民的务实与坚韧,她的笔记本从不追求花哨,每一页都像梯田一样,用不同颜色的笔迹划分出"知识点""易错点""延伸点",数学难题,她喜欢用"笨办法"——一道题做五遍:第一遍独立思考,第二遍对照答案,第三遍总结思路,第四遍隔天重做,第五遍周末复盘,这种"五遍学习法",让她在高三的模拟考中,数学常年稳定在140分以上。

班主任王老师记得,疫情期间上网课,村里信号差,她就每天爬到山顶找信号,清晨五点,山顶的风像刀子一样刮脸,她裹着单薄的羽绒服,用冻得通红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划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在晨曦中像一串串倔强的密码。"她不是天赋异禀的那种孩子,但比任何人都懂得'深耕'。"王老师说,赵珺珺的错题本,从高一到高三摞起来有半人高,每一页都贴着便利贴,写着"再想一遍""换个角度试试"。

她的书桌旁,贴着一张便签,写着路遥的话:"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这句话,被她用红笔描了又描,每当学不下去时,她就会望向窗外——那里,是父亲耕耘了一辈子的土地,是母亲佝偻着背播种的洋芋田,她知道,自己的每一步努力,都在为这片土地挣一个未来。

星辰下的回望
成为状元后,有媒体问她"有什么秘诀",赵珺珺想了想,说:"可能是'不放弃'吧。"她说起一件事:高二时,物理成绩一度下滑,连续三次月考都没及格,她躲在学校操场的角落里哭,给父亲打电话,父亲没说太多安慰的话,只说:"咱家的洋芋,种下去就算被冰雹打了,也要把苗扶起来,不然秋天吃什么?"

那天晚上,她在物理笔记本上写下:"洋芋苗能扶起来,我的题也能做出来。"接下来的三个月,她每天放学后留在教室,把物理课本从第一页重新啃到最后一页,遇到不懂的就去问老师,直到把每个知识点都嚼碎了咽进肚子里,高考物理,她考了满分。

赵珺珺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准备离开大山时,母亲往她包里塞了一袋新挖的洋芋:"到了城里,想家了就吃,这是咱家的根。"父亲则送给她一本新的《平凡的世界》,扉页上写着:"愿你如少平一般,眼有星辰,心有山海,永远保持向上的力量。"

站在山村的路口回望,赵珺珺知道,自己不是"天选之子",只是一个在泥土里长大的孩子,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朴素道理,她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却有着最动人的真实:在群山的褶皱里,只要心怀星辰,脚下沾泥,就能让平凡的土地,开出最绚烂的花,而那些走过的山路,吃过的苦,终将成为她生命里最厚重的底色,托举着她,走向更辽阔的天地。

成人高考的证书,成人高考的证书国家认可吗
« 上一篇 4小时前
全国高考2017语文作文,全国高考2017语文作文范文
下一篇 » 4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