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文兼艺,高考文兼艺是什么意思

教育 2小时前 798

《墨色与调色盘的协奏曲》

当清晨六点的阳光斜照进书桌,左边摊开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还带着油墨的清香,右边调色盘里群青与赭石交融的痕迹尚未干透,林小满的一天便在这场文与艺的双重拉扯中开始了,作为全市重点中学高三(7)班的"特殊考生",她的课桌永远被试卷与画稿平分——笔记本上时而工整地记录着文言实词的用法,时而又涂满速写的人体结构比例,这种看似分裂的日常,却像一根紧绷的琴弦,奏响了每一个高考文兼艺学子独特的青春乐章。

高考文兼艺,高考文兼艺是什么意思

高考文兼艺,这条被戏称为"两条腿走路"的升学路径,从来不是坦途,文化课成绩需达到一本线的80%,专业联考需跻身全省前10%,最后还要在艺考校考中面对评委们挑剔的目光,林小满的闹钟总比同学早响一小时,当宿舍还在沉睡时,她已在路灯下背诵《滕王阁序》的骈句;午休时间,她对着镜子练习即兴评述,语调时而激昂,时而婉转;晚自习结束后,她背着沉重的画袋赶到画室,直到保安大叔来锁门才离开,有次模考失利,她趴在画室角落掉眼泪,泪水滴在未完成的素描稿上,晕开了暗部的调子,倒像给人物添了抹潮湿的愁绪,也模糊了那些密密麻麻的错题标记。

但正是这种"双重压力",催生了独特的成长韧性,文化课的学习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思想的深度,当她读到《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时,笔下水彩风景的远山便有了朦胧的诗意;而艺术训练培养的审美力,又让她在语文作文中总能找到新颖的意象——写《坚守》时,她以敦煌壁画修复师为喻,将颜料的层层叠加比作文化传承的接力,将修复毛笔的颤抖化作时光的印记,这种文与艺的相互滋养,让她的思维像一棵树,根系深扎于文化土壤的养分,枝叶却舒展向艺术天空的广阔。

质疑声从未停止。"学艺术是不是因为文化课跟不上?""两边都学,最后恐怕两头空?"这些话像细密的针,扎在敏感的高三学子心上,但林小满记得,去年参观省美术馆时,一位银发老画家对她说:"艺术是感性的翅膀,文化是理性的骨架,缺了哪一样,都飞不高。"这句话被她郑重地写在了画箱的夹层里,成为迷茫时的灯塔,也成了她画室墙上最珍贵的座右铭。

如今距离高考只剩百日,林小满的画板上,一幅名为《破晓》的作品即将完成:画面中央,一只手握着毛笔,笔尖悬在宣纸上方,墨色将凝未凝;另一只手正调着油画颜料,群青与金黄在调色盘里交融,晨光从两指间漏下,在墨色与油彩间折射出细碎的彩虹,这是她对自己状态的隐喻——文与艺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相互成就的协奏,当预备铃声响起,她合上《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尖还残留着书页的墨香,又拿起炭笔开始勾勒速写,阳光照在她脸上,睫毛在眼睑投下细碎的影子,像极了她笔下那些正在生长的线条,充满了向上的力量。

这场文与艺的双向奔赴,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那些在晨光中背诵的篇目,在深夜里调出的色彩,那些交织着汗水与泪水的日夜,终将在青春的画布上,晕染出独属于奋斗者的斑斓图景,而林小满知道,这场协奏曲的终章,不是妥协,而是绽放——当墨色遇见油彩,当理性拥抱感性,她的青春,本就是最动人的艺术。

高考监考培训几天,高考监考培训几天一次
« 上一篇 2小时前
2014高考语文作文,2014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下一篇 »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