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两天,高考两天考试科目顺序
《笔尖下的青春战役》
六月的晨曦已带着盛夏的锋芒,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默的目光落在摊开的准考证上,那几支削好的2B铅笔在光线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他抚平校服领口,母亲连夜缝制的纽扣在晨光中闪着微光——这身被精心打理的校服,此刻既像出征的铠甲,又像无形的枷锁,今天是高考第一天,是他十二年求学生涯的最后一道关隘。
梧桐树的荫庇下,聚集着形色各异的家长,有人踮脚张望,有人反复查看手机,更多的则是将焦虑藏在看似平静的面容下,李默的视线在人群中搜寻,却始终没有熟悉的身影,三天前,身为感染科医生的母亲被紧急召回隔离病房,留给他的只有一张便签:"儿子,尽力就好,妈妈永远以你为傲。"他将纸条折成纸鹤,放进校服内袋,那纸张的余温仿佛带着母亲掌心的力量,在胸口微微发烫。
八点的预备铃声刺破空气,考生们如潮水般涌入考场,李默的座位靠窗,窗外老槐树的蝉鸣突然变得震耳欲聋,三年前初入这所重点高中的场景历历在目:那时的他以为高考是遥不可及的终点,如今才惊觉自己早已站在了青春的起跑线上。
当试卷传来的瞬间,整个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作文题《时间的答案》映入眼帘的刹那,李默的笔尖在草稿纸上无意识地划出深深浅浅的痕迹,这个题目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无数个奋斗的夜晚:台灯下母亲悄悄送来的热牛奶,父亲在阳台吞云吐雾时落寞的背影,还有班主任在他模拟考失利时说的那句"高考不是判决书,只是多给人生一次选择的机会"。
邻座女生的笔突然坠地,清脆的声响打破了沉思,李默抬头,看见她苍白的脸和微微颤抖的手指,他想起某次偶然看到的日记本扉页,写着"愿妈妈在天上能看到我考上大学",那一刻,考场里此起彼伏的翻卷声、咳嗽声都变成了命运的交响曲——这些素不相识的年轻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青春的答卷。
数学考试遭遇的难题让李默额角渗出细汗,当倒计时的滴答声如重锤般敲击耳膜时,父亲的话突然在脑海中响起:"遇到礁石别硬撞,换个角度也许就是港湾。"他果断跳过难题,待到最后十分钟再回看时,思路竟如泉涌,走出考场时,夕阳正将天空染成熔金般的色彩,一群白鸽掠过钟楼,翅膀在余晖中划出优美的弧线。
第二天综合考试入场时,李默在梧桐树下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母亲的白大褂洗得有些发白,手里却紧紧攥着保温桶:"快趁热喝,你外婆说你考试时最爱喝这个。"银耳汤的甜香在舌尖弥漫,驱散了连日来的疲惫。
最后一门英语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李默看见母亲正穿过人群向他走来,阳光在她沾着消毒水气味的白大褂上跳跃,映出细密的汗珠,这一刻他突然懂得,这场战役中最珍贵的不是分数,而是那些在黑暗中为你举灯的人。
夜晚的火锅店里,氤氲的热气模糊了视线,母亲絮叨着科室里的趣事,筷子在红油锅里翻飞,李默忽然意识到,所谓成长,就是在这沸腾的生活里,既能品味辛辣的刺激,也能尝出温润的回甘。
走出火锅店时,晚风送来栀子花的清香,李默摸了摸口袋里的纸鹤,想起作文里写的那句话:"时间的答案,不在遥远的未来,而在每一个全力以赴的现在。"高考这场战役或许会结束,但青春的故事永远在续写——那些在时光中淬炼出的勇气、坚持与爱,终将化作照亮前路的星辰,指引他走向更辽阔的人生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