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3湖南高考作文,2013湖南高考作文题目有哪些

教育 3小时前 961

《那方被遗忘的田埂》

2013年的湖南高考作文题里,"我愿意做"这个短语如同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在我记忆深处漾开圈圈涟漪,彼时我正端坐考场,窗外蝉鸣搅动着六月的燥热,而稿纸却是一片冰冷的空白,直到多年后执笔为编剧,我才恍然悟得:当年那个十七岁少年在考场上写下的"我愿意做田埂边的守望者",绝非一时兴起的矫饰,而是对生命本真最虔诚的叩问。

田埂是什么?是湘西山坳里那些被祖辈草鞋磨得温润发亮的泥土小径,是连接稻田与村庄的生命脐带,更是刻在农民皱纹里的年轮,我的祖父就是这样一位守望者,他总在晨雾未散时扛着锄头走过田埂,裤脚沾满晶莹的露水,像一株移动的稻穗,童年记忆里,田埂是探险的乐园,是捉迷藏时的天然屏障,更是祖父讲述故事的露天剧场,他会蹲在田埂上,用布满老茧的手指指向远方的山头:"看到那棵老樟树没?当年你太爷爷就是在那儿遇见了你太奶奶,那时田埂还没这么窄呢。"

2013年的盛夏,当我在考卷上写下"我愿意做田埂边的守望者"时,实则是在与祖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那时的我尚不能理解,这个看似朴素的愿望,背后承载着怎样厚重的文化分量,直到后来在湘西采风,遇见一位正在修复古驿道的老人,他手中的瓦刀与山石碰撞出清脆的声响,恰似祖父锄头叩击田埂的节拍,老人说:"这些路走的人少了,可魂还在。"那一刻我豁然开朗:田埂从来不是普通的泥土路,它是流动的史诗,是活着的历史,是刻在大地上的文化基因。

在编剧的案头工作中,田埂的意象时常浮现于笔端,当我构思乡村教师的故事时,主人公每天跋涉的崎岖山路,何尝不是新时代的田埂?当我创作家族史诗的剧本时,那些在时代洪流中离散的亲人,不正是被现代文明的推土机铲平的田埂吗?田埂教会我,真正的守望从不是固守原地,而是在变迁中守护那些永恒的价值——就像祖父守望的不只是稻田,更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生存哲学,是"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乡土情怀。

2013湖南高考作文,2013湖南高考作文题目有哪些

去年重返湘西,发现儿时奔跑的田埂大多隐去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水泥路,祖父的坟茔静卧稻田旁,墓碑前几束不知名野花在风中轻颤,我蹲下身,指尖触到温润的泥土,突然彻悟:守望者从来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就像田埂会消失,但田埂上生长的稻米会流向远方;就像祖父会远行,但他教给我的农耕智慧已融入血脉,在血脉中生生不息。

立于考场外的香樟树下,我回望2013年那个夏日的自己,那时的我未曾料到,这个田埂的承诺,竟会成为日后创作的源泉,当我写下"我愿意做田埂边的守望者"时,我守望的不仅是记忆中的故乡,更是每个时代里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是那些在现代化浪潮中坚守本真的人们,就像田埂上的野草,看似平凡,却能在春风吹又生中,续写生命的传奇。

每当我在剧本中塑造守望者的形象,总会想起祖父蹲在田埂上的背影,那弯曲的脊梁,何尝不是大地的问号,在叩问着每一个路过的人:你愿意为什么而守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或许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田埂——那方让我们扎根的土地,那些让我们坚守的信念,那些让我们热泪盈眶的初心,因为真正的守望,从来不是对抗时间,而是在时光的流逝中,成为照亮他人的光,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2013湖南高考作文,2013湖南高考作文题目有哪些

上海2017高考难吗,2017年上海高考难吗
« 上一篇 3小时前
17年全国高考语文,17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
下一篇 »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