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唉

教育 2小时前 834

《六月流火》

六月流火,七月流火,八月流火,高考的余温像三伏天的蝉鸣,在南方潮湿的空气里聒噪不止,林晓站在大学宿舍的窗前,看着楼下拖着行李箱的新生们,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同样燥热的下午,那时她正趴在课桌上,数学卷子上的最后一道解析几何题像一团乱麻,窗外传来蝉鸣、远处建筑工地的敲击声,还有班主任高跟鞋踩在走廊上的"笃笃"声,无数种声音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她困在七月流火里。

倒计时撕下的不仅是日历

距离高考还有一百天时,班主任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巨大的倒计时牌,红色的数字每天被狠狠划去,像在给青春执行一场缓慢的极刑,教室后墙的"高考加油"四个美术字被同学们的呼吸熏得发黄,前排男生总在早读时偷偷用MP3听英语,耳机线从校服袖口蜿蜒而出,像一条隐秘的蛇;后排女生把明星海报压在书桌玻璃下,眼角的余光却总忍不住瞟向窗外飘过的梧桐叶。

高考唉

林晓的书桌抽屉里藏着三样东西:一本被翻烂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一张印着"清华大学"的明信片,还有一封从未寄出的信,信是写给初中同桌的,那个说要一起去看北海道樱花的男生,在高一开学后转学了,明信片是去年生日时舅舅送的,他说:"晓晓,考去北京,舅舅请你吃全聚德。"而《五三》的扉页上,用红笔写着一行小字:"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光,但可以成为追光的人。"

百日誓师那天,全校学生站在操场上,手里举着蜡烛,校长在台上喊:"你们是黎明前的战士!"声音被风撕成碎片,林晓看着烛光在风中摇曳,忽然觉得那些被划去的数字不是倒计时,而是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可以明确计量时间的时刻,就像游戏里的进度条,每前进一格,就能离终点更近一点,也离那个未知的自己更近一步。

错题本里的青春标本

林晓的错题本有个秘密,除了数学、物理、化学的错题,她还夹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某次模拟考试前,同桌塞给她的一颗薄荷糖;晚自习时,窗台上的茉莉开了三朵;母亲送来的保温桶里,永远是她爱吃的排骨汤,这些东西像琥珀,将高三的碎片封存在泛黄的纸页里,成为她对抗压力的秘密武器。

最厚的那页,贴着一张数学草稿纸,那道题她错了三次,第三次在深夜的台灯下,眼泪滴在坐标系上,把抛物线晕染成一朵模糊的花,后来她在旁边写:"原来有些题,就像喜欢的人,你绞尽脑汁也解不开他的心。"写完这句话,她把草稿纸折成纸飞机,飞出窗外,看着它落在教学楼后的樱花树上,那棵樱花树是当年建校时种的,每到春天就开得轰轰烈烈,可高三那年,林晓只记得它的叶子被风吹得哗哗响,像在嘲笑她的执拗,又像在无声地陪伴。

班主任总说:"错题本是查漏补缺的工具。"但林晓觉得,那更像一本青春的忏悔录,每一道错题背后,都藏着一个走神的午后,一次偷看的小说,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冒,或者一个不敢说出口的愿望,它们像散落的拼图,试图拼凑出一个完整的高三——那个在题海里挣扎,在分数里沉浮,却又在无数个深夜里偷偷仰望星空的自己。

考场上的人生第一次

高考唉

高考那两天,林晓穿了母亲新买的红色旗袍,母亲说:"穿红色,讨个彩头。"可她明明记得,母亲当年高考时,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校服,高考前一晚,父亲破天荒地没有加班,坐在客厅里削苹果,苹果皮被他削成一条完整的线,在台灯下闪着光,母亲在厨房里热牛奶,蒸汽模糊了她的眼镜片,林晓躺在床上,听着父母压低声音的对话,忽然意识到,这场考试不仅关乎她的未来,更牵动着两个中年人全部的期待。

第一场语文考试,当林晓看到作文题《那盏不灭的灯》时,手心忽然冒出冷汗,她想起无数个晚自习,教室里的灯亮得像白昼;想起母亲凌晨五点起来给她煮的热粥;想起班主任说:"你们不是孤军奋战。"她握着笔,笔尖在草稿纸上划出深深的痕迹,像要把三年来的委屈、坚持、憧憬都倾注在方格纸里,那一刻,她忽然明白,那盏灯其实一直在心里。

数学考试结束时,铃声像一把利刃,斩断了所有念想,林晓走出考场,看到校门口挤满了家长:有人举着"金榜题名"的横幅,有人手里捧着向日葵,有人激动地拥抱自己的孩子,她的母亲站在人群里,手里拿着那件红色旗袍,眼睛红得像兔子,林晓跑过去,母亲紧紧抱住她,说:"考完就好,考完就好。"那一刻,林晓忽然明白,高考或许不是人生的终点,但它教会她的,是如何在压力下保持体面,如何在期待中坚守自我,如何在不完美中继续前行。

毕业照后的夏天

高考成绩出来那天,林晓正在帮母亲择菜,手机忽然震动起来,是班主任发来的短信:"恭喜,过了清华线。"母亲的手一抖,菜叶子掉在地上,眼泪却先掉了下来,父亲从厨房冲出来,围裙上还沾着面粉,他一把抱住林晓,说:"我就知道,我就知道!"

填报志愿时,林晓没有选清华,而是填了本省的师范大学,母亲不解,她指着那张清华明信片说:"你不是一直想去北京吗?"林晓摸了摸明信片上的"清华大学"四个字,轻声说:"我想留下来,像您和爸爸一样,当个老师。"母亲的眼泪又流了下来,这次是欣慰的泪。

毕业照那天,全班同学穿着校服站在教学楼前,摄影师喊:"三、二一,茄子!"林晓看着身边的同学:有人笑着,有人哭着,有人偷偷抹眼泪,她忽然想起那个转学的同桌,想起樱花树上的纸飞机,想起错题本里的薄荷糖,原来高考就像一场盛大的告别,我们带着三年的回忆,奔赴各自的远方,却把最珍贵的青春永远留在了那个夏天。

大学开学那天,林晓整理行李,翻出了那本错题本,她把里面的"无关紧要"的东西一一取出,只剩下密密麻麻的错题,她翻开最后一页,那里写着一行新字:"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窗外的阳光照进来,落在泛黄的纸页上,像给青春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晕。

六月流火,七月流火,八月流火,高考的余温终将散去,但那些在题海中奋笔疾书的夜晚,那些在考场上紧张又坚定的瞬间,那些在毕业照上灿烂的笑容,都将成为生命里最珍贵的标本,它们提醒我们,青春或许会逝去,但奋斗过的痕迹,永远闪耀,就像那年夏天,窗外的蝉鸣再聒噪,也盖不过我们心底那盏不灭的灯。

高考体积,高考体积公式
« 上一篇 2小时前
高考矛,高考矛盾观知识点
下一篇 »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