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19年高考惨了,19年的高考

教育 2小时前 866

那年夏天,我们与高考的擦肩而过

2019年的夏天,空气里浮动着栀子花的甜香,也弥漫着一种名为“高考”的、近乎凝重的气息,那一年,我坐在考场里,笔尖划过答题卡的沙沙声像极了时间的低语,而窗外的蝉鸣则像一场永不停歇的倒计时,当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骤然响起,我放下笔,抬头望向窗外刺眼的阳光,忽然意识到:有些夏天,注定会成为人生中一道分水岭,而我的2019,就在这道分水岭上,与理想擦肩而过。

考前:被焦虑浸透的百日誓师

高考前的三个月,校园里贴满了红色的励志标语,“破釜沉舟”“蟾宫折桂”之类的词汇被反复念诵,仿佛只要足够用力,就能把未来从试卷里“掰”出来,那时的我,每天的生活被切割成无数个碎片:清晨五点半的闹钟、教室里永远刷不完的真题、晚自习后疲惫的背影,还有父母小心翼翼递来的夜宵,他们从不问我“考得上吗”,只是默默地把牛奶和水果塞进我的书包,这种沉默比任何催促都更让人窒息。

模考成绩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有一次数学只考了89分,满分150的卷子上,红叉叉像密密麻麻的网,把我困在“失败者”的标签里,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没有批评,只是指着墙上的倒计时日历说:“还有八十天,来得及。”可“来得及”三个字,在我听来却像一种温柔的绑架——它告诉你“你还有机会”,却也暗示着“如果你失败,就是因为你不够努力”。

那时的我们,像一群被上了发条的木偶,按照既定的轨道机械地重复着“学习-考试-排名”的循环,偶尔抬头看见窗外飞过的鸟,会突然想:如果我不是为了高考而活,那我会是谁?这个问题很快就被下一张模拟卷淹没了。

考中:被意外打乱的节奏

高考第一天,天气闷热得像蒸笼,我坐在考场里,手心全是汗,监考老师拆封试卷的声音像鞭炮一样炸响,语文是我的强项,可当作文题目“文明的韧性”出现在眼前时,我大脑一片空白——这个宏大而抽象的命题,让我突然想起自己从未认真读过一本完整的历史书,从未思考过“文明”与“个体”的关系。

写作文时,钢笔突然漏墨,在答题卡上洇开一团乌黑的印记,我慌忙用纸巾擦拭,却越擦越花,最后只能在那团墨迹旁边,艰难地写下潦草的文字,交卷时,我看着那张被“毁掉”的答题卡,心里第一次涌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下午的数学考试,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一道大题的第二问,我算了整整四十分钟,草稿纸用了一张又一张,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口,距离结束还有十分钟时,我胡乱写了一个公式,然后放弃了,铃声响起的瞬间,我趴在桌子上,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像鼓点一样急促。

第二天考文综,我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历史题里的“洋务运动”和地理题里的“洋流”,在我脑子里搅成一锅粥,英语考试时,听力里的男声像隔着一层水雾,模糊不清,我盯着试卷,突然觉得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考后:理想与现实的错位

考完试那天,我没有像同学们一样欢呼或哭泣,只是默默地收拾书包,把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一股脑塞进垃圾袋,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父亲坐在客厅里抽烟,烟雾缭绕中,他们的眼神里既有期待,也有不安。

查分那天夜里,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手指在键盘上颤抖,当页面跳转,看到那个数字时,我愣住了——比一本线低了13分,这个分数,足以让我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也让我过去三年的努力显得像个笑话。

父母没有责备我,只是说:“没关系,我们再想想别的办法。”可他们眼里的失望,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那几天,我把自己关在家里,窗帘拉得严严实实,手机也关了机,我听见母亲在客厅里偷偷打电话,声音哽咽:“能不能……再给孩子一次机会?”

亲戚们陆续打来电话,有人安慰“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有人暗示“是不是平时不够努力”,这些话像钝刀子一样,一刀一刀割着我的自尊,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我真的不够聪明?是不是我根本配不上梦想?

后来:在错位中重新生长

填报志愿时,我固执地拒绝复读,随便选了一所本地的二本大学,专业是父母觉得“好就业”的行政管理,开学那天,我拖着行李箱站在陌生的校园里,看着身边同学脸上洋溢的笑容,突然觉得格格不入。

大学生活像一潭温水,慢慢消磨着我的焦虑,我开始泡图书馆,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因为发现,原来阅读本身可以是一种享受,我读了《平凡的世界》,从孙少平身上看到苦难中的坚韧;我读了《人类简史》,开始思考文明与个体的关系;我还尝试写文章,把那些无处安放的焦虑和迷茫,变成一行行文字。

大二那年,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写作比赛,意外获得了二等奖,站在领奖台上,我突然明白:高考只是一场考试,它不能定义我的价值,更不能决定我的人生,就像那年被墨迹弄脏的答题卡,或许看起来是个“错误”,但换个角度看,它也让我学会了在混乱中寻找秩序,在失败中汲取力量。

我偶尔会想起2019年的夏天,想起那些被焦虑浸透的日子,想起考场里的手心出汗,想起查分时的眼泪,我也开始感谢那段经历,因为它让我明白:人生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重要的不是起跑时的速度,而是中途能否坚持,跌倒后能否重新站起。

那年夏天,我与高考擦肩而过,却也遇见了更真实的自己,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我们必须先失去一些东西,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那些所谓的“失败”,不过是命运给我们开的一扇窗,让我们看见不一样的风景。

今年高考收分线,今年高考收分线是多少
« 上一篇 2小时前
2012高考英语听力,2012高考英语听力答案
下一篇 »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