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2017高考,09松原高考
2017,被阳光晒热的青春
松原的夏天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当第一缕带着碱味的晨风掠过松花江面,高三教室的吊扇还在吱呀作响,窗外的白杨树已经把影子拉得老长,2017年的高考,就在这样一个蝉鸣聒噪的清晨,像一场蓄谋已久的暴雨,倾盆而下,浇湿了这座东北小城里每一个年轻的心事。
倒计时撕下的不仅是数字
教室后墙的倒计时牌从"100"变成"99"那天,林晓雨的笔记本上多了一行娟秀的字迹:"松花江的水,什么时候能流到清华园?"她坐在靠窗的第三排,马尾辫上的橡皮筋总在奋笔疾书时弹到脸颊,像某种温柔的催促,同桌张伟偷偷观察她三年,终于在某节数学课传纸条时被班主任抓个正着,那张写着"最后一排靠窗,给你留了位置"的纸条,被班主任用红笔批注:"高考前不许搞小动作!"
倒计时的数字每天被撕下,就像被抽走的时光碎片,有人把数字夹进错题本,折成纸飞机从窗口放飞;更多的则被揉成一团,在晚自习后随着垃圾桶里的咖啡渍一起被清走,教导主任总说:"你们撕的不是数字,是命。"可没人相信,他们只觉得,每撕下一张,离那个叫"大学"的东西就更近了一步。
笔尖下的松原味道
晚自习后的校门口永远是最热闹的夜市,烤冷面的铁板滋滋作响,混着孜然的香气飘进教室;卖豆浆的大爷推着二八大杠,车筐里的保温桶永远冒着热气,林晓雨每周三晚上会多买一份糖油饼,那是她和张伟的秘密——张伟总说"糖油饼的焦边最好吃",于是她便把焦边多的那半留给他,自己吃软糯的部分。
松原的夏天多雷雨,有次晚自习突降暴雨,张伟把校服外套罩在林晓雨头顶,自己淋得透湿,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在林晓雨的习题册上,晕开了一片墨迹,那道她算了三遍都没解出的解析几何题,突然就有了答案,后来她常常想起那个雨夜,想起张伟笑着说"原来雨水也能开窍",想起松花江对岸的灯火在雨幕中模糊成一片暖黄的光晕。
考场上的人生岔路口
第一场语文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林晓雨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作文题是"写给2035年的一封信",她写下松原的冬天、松花江的冰面、还有教室里永远转动的吊扇,她不知道2035年的自己会在哪里,但笔尖划过纸面的瞬间,她突然觉得,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夜晚、那些写完的笔芯、那些和同桌分享的糖油饼,都有了意义。
张伟的数学考砸了,考场上他盯着那道立体几何题,突然想起小时候在松花江边堆的雪人,雪人歪歪扭扭的鼻子,像极了题目里那条辅助线,交卷铃响时,他只来得及写下"对不起,爸妈",然后趴在桌上哭了,监考老师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递过来一张纸巾,说:"孩子,人生不是只有一道题。"
散场后,青春永不散场
查分那天,松原的阳光格外刺眼,林晓雨握着手机的手一直在抖,当看到"637"那个数字时,她突然想起张伟说过"松花江的水,流到大海要经过九十九道弯",她跑到江边,看见张伟正坐在岸边钓鱼,鱼竿上的浮标在江面上轻轻摇晃。
"我考上了。"林晓雨说。
"我知道。"张伟回头,笑得比阳光还灿烂,"我也要去哈尔滨读建筑了,以后给你设计带大阳台的房子,能看到松花江。"
风从江面吹来,带着熟悉的碱味,2017年的夏天就这样过去了,那些在教室里奋斗的日夜、在考场上紧张的心跳、在夜市里分享的食物,都成了松原这座小城最珍贵的记忆,就像松花江的水,永远向前,带着无数个年轻的梦想,流向更远的地方。
而那些被阳光晒热的青春,永远不会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