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7高考甲乙丙丁,高考甲乙丙卷

教育 6小时前 942

《甲乙丙丁:2017高考考场里的中国表情》

2017年6月7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全国940万考生怀揣着憧憬与忐忑走进考场,在北京某考点外,穿旗袍的母亲们撑开"旗开得胜"的美好期许,穿马褂的父亲们将"马到成功"的祝福缝进衣领的每一针,那些被阳光晒得发烫的课桌上,刻着"必胜"的铅笔与印着"加油"的橡皮,即将共同书写一场属于青春的集体仪式,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甲乙丙丁四个代号背后,中国式成长轨迹的生动缩影。

甲:小镇做题家的突围战

李明(化名)是丙县城中典型的"做题家",他的书桌玻璃板下压着三样东西:泛黄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母亲用红笔写的"清华"字条,以及一枚磨出毛边的旧校徽,这个每天清晨五点半在操场背单词的少年,把"走出大山"的执念写进了每个解函数的深夜,铅笔在草稿纸上划过的沙沙声,是他与命运最直接的对话。

当语文试卷发下时,他盯着作文题"共和国,我为你拍照"愣了神,上周历史课上,老师刚带他们看过1977年恢复高考的黑白照片——那些挤在煤油灯下复习的知青,与他此刻的笔尖划过同样的纸张,他想起父亲在建筑工地佝偻的背影,想起母亲在服装厂加班时飞舞的剪刀,忽然明白自己握着的不仅是2B铅笔,更是三代人命运的突围凭证,窗外蝉鸣阵阵,仿佛在为这场无声的战役呐喊。

乙:都市少年的选择题

上海考生张薇(化名)的考场在恒温教学楼里,她的文具袋里躺着三支不同颜色的中性笔——分别用于做客观题、主观题和打草稿,排列得像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这个参加过模拟联合国、托福考110分的姑娘,此刻却在"选择"与"被选择"的漩涡里挣扎,她的指尖划过文综试卷上"一带一路"的题目,想起去年跟着父亲去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见闻——那些印着"Made in China"的玩具,正沿着她曾在地图上描摹的路线走向世界。

但当她翻到数学最后一道大题时,手机屏保里剑桥大学的康河倒影,与父亲发来的"尽力就好"短信突然重叠,考场里的空调嗡嗡作响,却吹不散她眉间的纠结,这场考试对她而言,不是独木桥,而是人生岔路口的第一个路标,窗外的梧桐叶随风摇曳,像是在替她做出选择。

丙:留守儿童的笔尖舞

贵州山区考生王芳(化名)的考场设在乡镇小学的临时板房里,墙角的裂缝漏进几缕阳光,在空气中画出金色的尘埃,她的橡皮上刻着"姐姐加油"——这是远在广东打工的妹妹用零花钱买的,字迹歪歪扭扭却充满力量,这个每天步行两小时上学的女孩,把对父母的思念都折进了纸飞机,让它们飞向教室窗外连绵的群山。

英语听力响起时,她想起去年村头终于接通的WiFi视频,屏幕里的父亲戴着安全帽,背景是深圳的摩天大楼;母亲手里举着刚发的工牌,笑着比划"要好好读书",当她写下"Thank you for your love"时,笔尖在试卷上洇出小小的墨团,像极了山路上那些被雨水打湿的野花,倔强地在石缝里绽放,远处传来布谷鸟的叫声,仿佛在为她加油鼓劲。

丁:特殊考生的圆梦曲

成都考点里,坐着一位坐着轮椅的考生陈浩(化名),幼年小儿麻痹症让他无法像其他考生一样站立,但他的书桌却比别人的更整洁——每一本书都按颜色排列,每一支笔都笔尖朝右,像等待检阅的士兵,这个自学编程的少年,在考前三个月每天练习用特制握笔器写字,直到虎口磨出厚茧,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的轮椅上,镀上一层金色的轮廓。

当物理试卷的电磁感应题出现在眼前时,他忽然笑了,去年他组装的助行器,正是利用了同样的原理,监考老师注意到,他写完最后一个字时,轻轻抚摸着轮椅扶手上的刻痕——那是他每天刻下的距离,从家到教室的108米,此刻终于延伸到了梦想的考场,窗外的麻雀落在窗台上,歪着头看他,像在为他的坚持喝彩。

下午五点,铃声响起时,考场外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李明走出考场,看见母亲攥着准考证的手在发抖,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张薇在人群中找到父亲的豪车,却发现父亲正骑着共享单车等她,额头上还带着汗珠;王芳收到了妹妹发来的语音,背景音里是父母赶回家的摩托车声;陈浩在志愿者帮助下抬起头,看见夕阳把他的轮椅影子拉得很长,像一双即将起飞的翅膀。

这一年,940万张答卷上,有940万个青春的故事,甲在小镇的油灯下计算未来,乙在都市的霓虹里选择方向,丙在山风的呼啸中写下坚韧,丁在轮椅的轨迹上丈量梦想,当这些带着体温的试卷被装进档案袋,它们将成为中国最珍贵的集体记忆——因为每个"甲乙丙丁"的奋斗,都在为共和国的成长写下最生动的注脚,考场外的蝉鸣渐渐平息,但青春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湖北高考举报电话,湖北高考举报电话是多少
« 上一篇 6小时前
河南高考标准答案,河南高考标准答案公布时间
下一篇 » 6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