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7年全国2高考语文,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一卷

教育 2小时前 1092

《在历史的褶皱里打捞文明的温度》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历史长河中那些被时光掩埋的褶皱,当命题者将"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题眼时,其实是在提醒每一位考生:历史不是冰冷的教科书条文,而是由无数鲜活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留下的生命印记,那些被宏大叙事遮蔽的细微声响,或许恰恰藏着理解中国最真实的密码。

长城与京剧这两个看似相距甚远的文化符号,在历史坐标系中实则构成了精妙的互文,当我们站在八达岭长城的烽火台上眺望,视线所及的是砖石垒就的军事防御体系;但若将目光投向京剧舞台的五彩脸谱,看到的却是另一种精神层面的"长城",梅兰芳在《贵妃醉酒》的水袖翻飞中,用程式化的表演构建起东方美学的防御工事——这种防御不是对外来文化的简单排斥,而是在坚守艺术内核的前提下实现创造性转化,正如长城的砖石每块都铭刻着不同朝代的工匠印记,京剧的唱腔里也交织着汉、满、蒙等多民族音乐元素,文化传承从来不是博物馆式的标本保存,而是在流动中保持基因稳定性的生命延续,当程砚秋在《锁麟囊》中融入青衣的婉约与花旦的灵动时,我们看到的正是这种文化融合的鲜活例证。

从"一带一路"到"共享单车",当代中国的开放姿态与古代丝绸之路的驼铃声遥相呼应,张骞出使西域时携带的丝绸,最终在罗马贵族眼中成为"如月光般柔软"的奢侈品;而今,中国的高铁正以350公里的时速将"中国标准"输往海外,这种物质交流的升级背后,是文明对话方式的深刻变革,当共享单车企业的工程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街头解决自行车道设计难题时,他们或许未曾想到,这座17世纪就以"自行车王国"闻名的城市,如今正从中国方案中汲取灵感,文明的交流从来不是单向度的输出,而是在互鉴中共同生长的过程,正如郑和下西洋带去的不仅是瓷器与茶叶,更有不同文明间的智慧碰撞,这种碰撞至今仍在续写新的篇章。

美丽乡村与食品安全,这两个关乎民生的关键词,共同指向中国发展的深层逻辑,在浙江安吉的余村,昔日的矿山遗址变成了竹林深处的生态公园,村民们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下过上了比采矿更富裕的生活;而在云南元阳的梯田边,哈尼族农民用传统的"稻鱼鸭共生"系统,既守护着千年农耕文化的活态传承,也为现代都市提供了安全可追溯的有机农产品,这种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正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生动的注脚,发展从来不是以牺牲传统为代价的粗暴跃进,而是在守护文化根脉基础上的创造性创新,从福建土楼的夯土墙到现代建筑的绿色理念,这种传承与创新的辩证法,始终是中国文明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我们终于明白:所谓中国故事,从来不是由宏大的口号编织而成,而是由无数个具体而微的生命故事共同书写,当我们在长城的砖缝中发现筑城工匠的名字,在京剧的唱腔里听出徽班艺人的乡愁,在共享单车的二维码中看见程序员的代码,在梯田的水波中倒映出哈尼族姑娘的笑脸时,我们触摸到的才是这个国家最真实的脉搏,历史不会说谎,它只等待有心人在那些被遗忘的褶皱里,打捞那些依然跳动着的生命温度,这或许就是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给予我们最珍贵的启示:理解中国,需要一种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历史眼光,更需要一种在细微处发现伟大的悲悯情怀,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或许正是中国文明给予世界的最好答案。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归纳,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归纳(打印)
« 上一篇 3小时前
2016高考一卷数学,2016高考一卷数学导数答案
下一篇 »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