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考题目2017,湖南高考题目2025
时光的重量
当母亲颤巍巍将一只斑驳的旧木箱推到我面前,箱盖开启的刹那,一股混合着樟脑与尘埃的气息扑面而来,箱底静静躺着半块发硬的米糕,暗黄色的糖霜在岁月侵蚀下斑驳脱落,像极了记忆里那道若隐若现的童年光影,2017年的湖南高考作文题,恰如这半块米糕,将我拽回那个物质匮乏却情感丰盈的年代,让我在时光的褶皱里,重新掂量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拥有"与"失去"。
那年月,糖是稀罕物,母亲的针线笸箩里总藏着几颗水果糖,是给生病时哄我的"灵丹妙药",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用凉毛巾敷我的额头,接着一缕清甜在舌尖化开,睁开眼看见母亲通红的眼眶,她把糖纸展平夹在《新华字典》里,轻声许诺:"等病好了,娘带你去镇上买整斤的糖。"后来我才知道,那颗糖是她走了二十多里山路,用攒了许久的鸡蛋换来的药引子,物质匮乏的年代,爱却以最质朴的方式流转,像屋檐下的雨水,点点滴滴都浸润着生活的肌理,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出温暖的花。
高考前夕整理旧物,在父亲的书柜里发现了一沓泛黄的汇款单,那是他当年在煤矿当矿工时每月寄回家的生活费,金额从最初的三十元涨到后来的五百元,每张单子都工整地标注着"家用"二字,有张单子的背面用铅笔写着:"给娘买双棉鞋,冬天的风硬。"父亲的手掌在煤矿事故中落下了永久的残疾,可他总说,比起那些永远留在井下的兄弟,自己已是天大的幸运,这些带着煤灰印记的票据,无声地诉说着一代人沉默的担当,他们的"失去"化作了我们安稳的"拥有",如同老屋的房梁,看似普通却撑起了整个家庭的穹顶,在风雨中岿然不动。
去年带女儿回乡下,她盯着灶台上的陶罐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把糖埋在米里?"我忽然想起母亲当年总在米缸底部藏个玻璃罐,里面装着过年才舍得吃的冰糖,那时的糖是甜蜜的期盼,如今却成了随手可得的日常,女儿无法理解,为什么奶奶要把剩菜反复热了又热,为什么爷爷修东西总比买新的还开心,在她的认知里,物质丰裕是理所当然的,就像空气和水,从不需要刻意珍惜,这种认知的断层,何尝不是时代进步的馈赠?只是当我们轻易获得曾经渴盼的一切时,是否也遗失了那种对幸福的敏感度?就像习惯了数字化的便捷,却渐渐淡忘了手写信笺的温度。
站在2017年的门槛回望,忽然明白所谓"得失",不过是时光在不同维度上的投影,失去的是物质的匮乏,得到的是选择的自由;失去的是对物质的执念,得到的是对精神的笃定,就像那半块米糕,糖霜虽已融化,却将甘甜永远留在了味蕾的记忆里,母亲总说:"日子是熬出来的,甜都在后头。"这句话里藏着最朴素的人生哲学——真正的拥有,从来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那些在失去与获得之间沉淀下来的生命体验,是岁月酿成的醇酒,愈久愈香。
如今那只旧木箱就放在我的书桌旁,里面装着父亲的汇款单、母亲的糖纸,还有我儿时用过的石板,每当工作疲惫时,我总会打开箱盖,让那些带着时光温度的物件提醒我: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别忘了给心灵留一方可以回望的角落,因为正是那些看似"无用"的失去与等待,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感知力与敬畏心,这或许就是岁月给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在时光的重量中,学会分辨什么值得坚守,什么可以释怀,让生命在得失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