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湖南2017高考题目,2017湖南高考试卷

教育 2小时前 919

湖南2017高考题目,2017湖南高考试卷

《行囊里的山河》

那年高考结束的夏天,我蜷缩在湖南老家的屋檐下看雨,雨水顺着青瓦的沟槽蜿蜒而下,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像极了考场上纷乱如麻的思绪,父亲蹲在斑驳的门槛上卷烟,烟叶的辛辣混着泥土的腥气钻进鼻腔,他吐出一口烟圈,声音低沉而笃定:"娃啊,人生就像这行囊,装进去的,卸下来的,都得自己掂量。"

许多年后我才懂得,父亲口中的"行囊"里,装的何止是衣物与行装,分明是整个湖南的山河岁月。

我的行囊里最先装下的,是外婆擂的那罐茶,湘西的清晨总被雾气浸透,土灶上的陶罐"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外婆用布满老茧的手握着木槌,一下又一下擂碎茶叶、花生与芝麻,食材在沸水中翻滚交融,香气能飘过整条青石板巷,她总说:"擂茶要擂三十六下,就像做人,要经得起千锤百炼。"那年我揣着这罐温热的擂茶去长沙赶考,在拥挤的绿皮火车上打开盖子,熟悉的暖意瞬间驱散了异乡的寒意,后来在大学宿舍,每当思乡成疾,我总会摩挲着空罐子想起外婆的话:有些味道,是行囊里最重的行装,却能陪你走最远的路。

行囊的第二层,藏着韶山那抹永不褪色的红,高三那年学校组织红色研学,我们在毛泽东同志故居前看到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像燃烧的火焰般热烈,讲解员说,这些花是在革命先烈的鲜血里浸染出来的,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历史课本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分量——原来所谓理想,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像杜鹃花一样,把根深深扎进苦难的土壤,依然能绽放出炽热的红,返校后我把一朵压制的杜鹃花夹进语文课本,每当读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花瓣上似乎还留着湘江畔湿润的风。

最轻也最重的,是天子山那块青石,毕业旅行时,我沿着陡峭的石阶往上爬,在观景台遇到位背着竹篓的土家族阿婆,她的竹篓里装着采来的草药和山货,腰间的弯刀磨得锃亮,布满岁月的痕迹,她笑着递给我一块青石:"你们城里人爬山看风景,我们背篓人爬山是过日子,石头记性好,你把心事告诉它,以后走到哪都忘不了家乡。"如今那块石头躺在书桌抽屉里,上面还留着阿婆手心的温度,像极了湖南人骨子里的韧劲——看似沉默坚硬,内里却藏着千年的故事。

打开行囊时总会发现,有些东西是在不知不觉中沉淀下来的,比如湘江的波涛,在岳阳楼听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时,它就流进了我的血脉;比如凤凰城的沱江水,在沈从文故居听《边城》的故事时,它就漫过了我的心田;比如辣椒的烈性,在每顿饭里都提醒我,生活就该像这口味,浓烈直接才够味。

父亲说得对,行囊里的东西总要不断更新,离开湖南这些年,我卸下了擂茶的罐子,却把外婆的叮嘱酿成了从容的心态;褪去了杜鹃花的鲜艳,却把红色的信念刻进了骨髓;丢掉了青石的棱角,却把阿婆的坚韧化作了前行的力量,现在的行囊里,装着北京胡同的叫卖声,装着塞北的风沙,装着异国他乡的月光,但每当夜深人静,那些湖南的元素总会悄然浮现——就像湘江终究要汇入洞庭,所有漂泊的灵魂,心里都藏着一片出发的土地。

收拾行囊准备返乡时,发现最底层还压着张泛黄的准考证,上面的照片里,我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眼神里有对未来的迷茫,也有对家乡的眷恋,突然明白,高考从来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让我们带着家乡的馈赠,去更广阔的天地里重新认识自己,就像湖南的山水,既有张家界奇峰的孤傲,也有洞庭湖的包容,我们终将在行走中,把行囊里的山河,活成自己的模样。

北京高考理综答案2017,北京高考理综答案2017年
« 上一篇 2小时前
历届成人高考作文,历届成人高考作文题目
下一篇 » 1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