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渭源一中高考成绩,渭源一中高考成绩查询

教育 7小时前 1061

渭源一中的奋斗史诗

当渭源一中的高考成绩单在六月的晨光中静静铺开时,那些跃动的数字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的温度,612分、608分、596分……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群十八岁少年用青春书写的成长史诗,是黄土高原上孕育的希望之花在盛夏时节的绚烂绽放,每一分成绩单,都是对"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生动诠释。

渭源县第一中学坐落在定西市渭源县,这片曾被"苦瘠甲天下"标签覆盖的土地,如今正以教育的力量悄然改变着命运的轨迹,2023年高考,该校理科最高分612分的李同学,来自距离县城30公里的路园镇,他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在镇上的小学食堂工作,每月微薄的收入要支撑一家人的生活,三年前,李同学以全县50名的成绩考入渭源一中实验班,那时的他还带着些许乡村少年的腼腆,却在老师"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鼓励中找到了奋斗的方向,他的成绩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整个家庭的希望之光。

在渭源一中的教学楼里,每天清晨六点半的灯光总是准时亮起,像一盏盏指引方向的灯塔,高三(7)班的班主任王老师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在教室门口迎接每一个学生。"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农村,基础不如城里孩子,但他们的眼神里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王老师轻轻翻看着泛黄的备课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个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就像我们渭源的土豆,看似普通,却在贫瘠的土地里能长出最好的果实。"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学生的了解与关爱,这种了解源于日复一日的观察与陪伴。

学校的"青蓝工程"为年轻教师搭建了成长的阶梯,形成了独特的"传帮带"文化,语文教研组组长张老师带着青年教师们每周开展集体备课,从文言实词的辨析到作文素材的积累,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反复打磨。"去年我们教研组开发的《乡土文化写作读本》,就是结合渭源的实际,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张老师指着书架上的校本教材,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当学生看到自己熟悉的梯田、土豆成为作文素材时,那种共鸣是任何范文都无法替代的。"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方式,让知识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渭源一中高考成绩,渭源一中高考成绩查询

在渭源一中的心理咨询室里,高考前最后一次团体辅导刚刚结束,心理老师刘老师用沙盘游戏帮助学生缓解压力,"这些孩子背负着整个家庭的期望,我们要让他们明白,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而不是终点。"去年高考前,有位女生因过度焦虑成绩下滑,刘老师通过三次个体辅导,帮她重新找回了自信,最终考出了理想的成绩,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业指导同等重要,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心理支持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心理关怀。

当成绩公布的那一刻,渭源一中的校园沸腾了,高三年级的老师们站在教学楼前,看着学生们欢呼雀跃,眼眶不禁湿润,数学组赵老师收到了一条特别的短信:"老师,谢谢您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没有放弃我,我现在已经被兰州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录取了。"这条短信来自三年前数学只考了58分的张同学,如今他的数学成绩达到了130分,这个转变背后,是无数个课间的耐心讲解,是作业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是老师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守。

渭源一中高考成绩,渭源一中高考成绩查询

渭源一中的校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说:"我们的学生或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他们一定是最努力的,就像渭源的梯田,每一寸土地都凝结着汗水,每一株禾苗都向着阳光生长。"学校近年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新建的实验楼、多媒体教室、图书馆,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这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耕读精神"——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志存高远,这种精神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每一个学子。

在渭源一中的校史馆里,陈列着历届优秀学子的照片和事迹,从1997年第一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学子,到如今每年都有学生考入全国重点大学,这些照片记录着一所学校在艰难中崛起的历程,正如校训所写:"厚德博学,励志笃行",渭源一中用三十余年的坚守,证明了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可以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校史馆不仅是荣誉的展示,更是精神的传承,让每一届学生都能在前辈的足迹中汲取力量。

夕阳西下,渭源一中的操场上,一群刚结束训练的体育生正在奔跑,他们的身影在暮色中拉得很长,像极了这片土地上无数正在追逐梦想的少年,或许他们的起点不高,但只要心怀热爱、脚踏实地,黄土高原也能生长出参天大树,渭源一中的晨光,不仅照亮了校园,更照亮了无数农村孩子前行的道路,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能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每一份努力都将收获应有的回报。

成人高考成绩在哪里查,成人高考成绩在哪里查询
« 上一篇 7小时前
2014重庆高考状元,2014重庆高考状元分数
下一篇 » 6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