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压线生,高考压线生怎么报志愿二本

教育 2小时前 980

分数线的窄门

高考放榜那日,夏日的风裹挟着燥热,吹得阳台上的盆栽叶片沙沙作响,林晓独自站在这方寸之地,目光放空,指尖的智能手机却像一只不安分的蜂鸟,嗡嗡地震动个不停,屏幕上跳出的,是母亲发来的那条信息:“晓晓,查了吗?多少分?”

她的心猛地一沉,指尖划开屏幕,那串数字——“528”——像一道冰冷的闪电,瞬间将她钉在原地,去年的二本线是527分,她以一分之险惊险掠过;而去年的一本线是531分,她又以三分之差与之擦肩而过,这个数字,像一把精准而残酷的标尺,量出了她与心中那个“理想”之间,最令人窒息的尴尬距离。

林晓的求学之路,似乎总是与“不差”和“不够好”这两个词相伴,小学时,她是老师口中“踏实”的学生,三好学生奖状拿过几张,却总被那些能歌善舞、光芒四射的同学抢尽风头;初中,她稳稳地卡在班级中游,像一艘在风平浪静中航行的小船,永远无法驶入重点班那片波涛汹涌的海域;到了高三,她的成绩更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模拟考的榜单上忽上忽下,连最了解她的班主任也只能在班会后,轻轻拍拍她的肩,语重心长地说:“林晓,稳住,上个好点的二本没问题,但一本……悬啊。”

“悬”这个字,像一根细密的刺,深深扎进了她的心里,日夜作痛,她并非没有拼尽全力,高三那年,她的生活被切割成无数个碎片:清晨五点半,当城市还在沉睡,她已站在路灯下,借着微光背诵着拗口的单词;晚自习的铃声是冲锋号,同学们涌出教室,她却像钉子一样留在座位上,直到保安大叔来锁门,才抱着习题集匆匆离去;周末的时光,被一本本厚重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填满,拒绝了所有同学的邀约,将自己隔绝在书桌这个小小的堡垒里,可现实是,数学的最后一道压轴题,永远是横亘在她面前无法翻越的高山;英语的完形填空,总有那么几个空让她在两个选项间反复横跳,最终失分;语文的作文,分数永远像被施了魔法,死死地卡在42分,与那象征“优秀”的45分线遥遥相望。

分数线公布后,家里的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坚冰,父亲背着手,在狭小的阳台上来回踱步,烟蒂在指间明灭,烟雾缭绕中,他的表情晦暗不明,看不清是焦虑还是失望,母亲则在厨房择菜,刀落在砧板上,发出沉闷而规律的“笃笃”声,伴随着一声悠长而无奈的叹息:“晓晓,没关系,读个二本也行,以后考研再努力,一样能成材。”可林晓心里清楚,“二本”这个词,在亲戚们的口中,总会被裹上一层难以言说的惋惜,像一块看似完整、实则缺了角的蛋糕,看着还好,尝起来却总带着一丝遗憾的苦涩。

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疯狂地在网上搜索“压线生如何填报志愿”,网页上弹出的各种攻略,让她眼花缭乱:“捡漏”“调剂”“冲稳保”,她看到有人比她低了整整二十分,却凭借少数民族政策或专项计划,成功迈入了偏远地区的211大学;也有人比她高了五分,却因为志愿填报的冒进,最终与所有学校失之交臂,只能含泪复读,命运在这一刻,变成了一场盲盒游戏,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戏剧性,她那“一分之优”与“三分之劣”,让她成了这场游戏中最忐忑的玩家。

最让她感到窒息的,是同学聚会,曾经和她一起在图书馆刷题到深夜的张阳,考了620分,被全国顶尖的985大学录取;就连平时吊儿郎当、上课总睡觉的赵磊,也考了540分,稳稳地进了省重点大学,觥筹交错间,大家谈论着未来的大学生活、社团招新、选课攻略,每一个字眼都像一根针,扎在林晓敏感的神经上,她低着头,假装专注地玩手机,屏蔽了所有喧嚣,散场时,赵磊拍拍她的肩,大大咧咧地问:“林晓,你报的哪个学校?说不定咱们还是校友呢!”她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含糊地应道:“还没定,再看看。”她的志愿表上,填满了那些录取概率不足三成的“冲一冲”的学校,那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的仪式。

夜深人静,林晓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黑暗中,她想起高三时班主任在黑板上写下的那句话:“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人过了,有人掉下去了。”可她觉得自己既没有完全过桥,也没有掉下去,而是卡在了那摇摇欲坠的桥中央,脚下是令人眩晕的湍急河流,前方是雾气弥漫、模糊不清的对岸,进退维谷。

第二天,她鬼使神差地走进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一位温和的女老师递给她一杯温水,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彼此的面容,老师轻声说:“你知道吗?高考分数线,就像一扇门缝,有人挤进去了,有人被挡在了外面,但别忘了,门缝外面还有窗,窗外面,还有路。”

林晓的眼泪,在这一刻决堤,她想起了小时候,奶奶带她去爬山,她年纪小,体力不支,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奶奶没有催促,只是在前方不远处,笑着对她说:“别着急,孩子,慢慢走,山顶的风,在等着每一个努力的人呢。”

后来,林晓做出了决定,她选择了一所二本大学的王牌专业——一个在全国排名靠前、就业率极高的专业,报到那天,她看到校园里熙熙攘攘,许多同学脸上都带着和她相似的、带着一丝不甘与期待的神情,她发现,身边不乏和她一样“压线”而来的同学,有人从大一起就为考研做准备,图书馆成了他的第二个家;有人加入了学生会,在一次次活动中锻炼着自己的组织能力;更有人,在大二时就已经拿到了知名企业的实习offer。

那一刻,林晓忽然醍醐灌顶,高考的分数线,或许能决定你人生的起点,但绝无法定义你的终点,就像她最喜欢的那位作家所说:“人生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起跑线的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拥有跑完全程的勇气和毅力。”

林晓早已大学毕业,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策划,她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张照片,是高考那天傍晚她拍下的晚霞,橘红色的天空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绚烂而壮丽,照片的背面,她用娟秀的字迹写着:“分数线的窄门外,是更广阔的天地。”

或许,每一个曾在“窄门”前徘徊过的灵魂,都曾品尝过失利的苦涩,但只要你有勇气向前迈出一步,就会发现,门后并非绝路,而是藏满了无数条通往星辰大海的小径,每一条路,都通向一个独一无二、闪闪发光的未来。

范冰冰高考,范冰冰高考考了多少分
« 上一篇 2小时前
高考考规,高考考规考纪
下一篇 »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