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7高考英语点评,2017高考英语评析

教育 3小时前 674

2017高考英语:在变革中守护语言的本质

2017年的高考英语试卷,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时代对语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与新挑战,那一年,英语学科的命题逻辑发生了深刻的转向,其重心从传统的、碎片化的知识记忆,全面转向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深度挖掘与考查,试卷在题型设计、素材选取和考查维度上,均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烙印与前瞻性视野,它不仅延续了高考作为人才选拔核心功能的基本盘,更如同一座灯塔,为未来的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航向。

题型创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导向”的范式转移

相较于往年,2017年高考英语最引人瞩目的变革,无疑是题型结构的深度调整,全国卷毅然取消了沿袭多年的“单项填空”,代之以更具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语篇填空”,这一调整绝非简单的形式更迭,而是对语言学习本质的一次深刻回归,语言,终究是鲜活的思想与情感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而非孤立的语法规则的堆砌,新题型要求学生必须置身于真实的语篇情境中,去理解词汇的微妙之处、语法的逻辑功能和篇章的整体脉络,真正实现了“在语境中用英语做事情”的考查目标。

阅读理解部分也与时俱进,显著增加了对多模态文本(如图表、海报、信息图等)的解读能力考查,这一变化精准地呼应了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素养的迫切需求,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文字解码者,成长为能够整合、分析、评价各类信息的“多模态读者”。

2017高考英语点评,2017高考英语评析

素材选择:贴近时代脉搏,关照人文情怀

2017年的高考英语试卷在素材的甄选上可谓“匠心独运”,精心编织了一幅连接世界与本土、融汇科技与人文的画卷,阅读材料的主题包罗万象,从人工智能、环境保护等前沿科技议题,到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人文关怀主题,无不体现出命题者的良苦用心。

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章,不仅巧妙地考查了学生的语言信息捕捉与逻辑推理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文化自信的时代强音,这种“语言能力”与“文化意识”的双重考查,彻底打破了英语学科长期以来“工具性”的单一定位,使其升华为一座连接世界视野与本土情怀的坚实桥梁。

能力维度:从“单向输入”到“多元输出”的跨越

试卷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对语言输出能力的空前重视,书面表达部分告别了过去模板化、套路化的议论文写作,转而引入了“写邮件提建议”、“撰写演讲稿”、“撰写活动通知”等更具现实情境与实用价值的任务型写作,这种变革的深层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将语言学习从书本引向生活,真正培养“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素养。

2017高考英语点评,2017高考英语评析

以全国卷II为例,题目要求学生给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剪纸艺术,这道题不仅精准地考查了语言输出的准确性与得体性,更深层地考验了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敏感性——如何在介绍中既保留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又能让异文化背景的理解者产生共鸣,这标志着高考英语对能力的考查,完成了从“理解”到“表达”的关键一跃。

教学启示:回归语言教育的初心与使命

2017年高考英语的深刻变革,如同一声警钟,为全体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教师们必须彻底摒弃“题海战术”的惯性思维,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对学生语言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系统培养上来,课堂教学设计应更加注重真实、有意义的语境创设,鼓励学生在互动、探究与合作中感知语言、内化规则、运用语言,教学评价体系也应实现从“分数导向”向“能力导向”的根本性转变,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与综合成长。

在变革中守护语言的本质

回望2017,这场高考英语的改革,既是对过去教学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更是对未来教育方向的一次勇敢探索,它清晰地告诉我们: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是为了应付一场考试,而是掌握一把能够打开世界之窗、洞察多元文化的钥匙,在全球化浪潮日益深入的今天,英语教育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也要守护好母语文化的根脉与灵魂,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既有“世界眼光”,又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这场变革,不仅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严峻考验,更是对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与教学智慧的深刻启示,语言教育的本质,永远是“以用促学,以学促用”,在知行合一中实现语言的真正价值,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始终铭记这一点,让英语真正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而非束缚思想的枷锁,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在语言的海洋中自由航行,最终抵达更广阔的人生彼岸。

高考语文分值分布,高考语文得分分布
« 上一篇 3小时前
大专能高考吗,大专能高考么
下一篇 » 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