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淄博高考考点,淄博高考考点2025

教育 4小时前 1004

《琉璃光下的笔尖》

淄博七中门口的老槐树又开花了,淡紫色的花穗簌簌落在警戒线外的缓冲区,落在执勤民警肩章上那道细密的汗痕里,落在考生家长紧攥的准考证复印件边缘——那纸张已被揉得起了毛边,这是2024年高考的清晨,空气里浮动着煎饼果子摊飘来的芝麻香,混杂着消毒水淡淡的苦涩,像极了这座古城在历史与现代交织中,始终萦绕不散的独特气息。

淄博的夏天,总是带着点琉璃器的光泽,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周村古商城的马头墙,折射到博山陶瓷厂窑炉余温的砖墙上,再落到考点门口那排临时搭建的"爱心补给站"时,便有了温度与重量的具象化,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正将矿泉水、绿豆汤和写满祝福语的折扇分装到透明收纳盒里,盒壁上凝结的水珠,顺着纹理滑落,像极了淄博烧烤师傅刷酱时手腕轻抖的精准弧度,也像极了青春里那些悄然滑落的汗水。

七点整,考生开始入场,穿蓝色校服的女生在安检门前突然蹲下身,鞋带散了,她身后排着的男生下意识弯腰,却在看清她校服上"淄博一中"的校徽时,触电般直起身——那是去年全市联考的文科状元,此刻他脸颊微红,轻声说了句"加油",便快步走进考场,这个细节被站在警戒线外的父亲用手机拍下,照片里,背景是考点电子屏上滚动的"公平公正"字样,与两个孩子青涩又郑重的神情,构成了一幅充满张力的青春图景,而那位父亲指尖的微颤,泄露了他内心深处对这段青春记忆的珍视。

考点对面的"淄博烧烤联盟"临时歇业了,店主王师傅正和伙计们将炭炉挪进店铺,炉壁上沾着的孜然粒,在晨光中像碎钻般闪烁。"每年都这样,"他擦着额角的汗,声音洪亮得像在吆喝客人,"孩子们考试,咱这烟火气也得收敛点。"但店铺的玻璃窗上,却用红色马克笔写着:"高考学子凭准考证免费领取烧烤券一张",字迹有些歪斜,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温暖,这矛盾又温暖的宣告,让整个考点都染上了这座城市特有的市井温情,连空气中飘散的孜然香,都似乎变得柔和起来。

八点整,铃声响起,当最后一位考生走进考场,槐树花落的速度仿佛突然变慢,那些在警戒线外踱步的身影开始焦躁起来——穿旗袍的母亲不断调整裙摆,寓意"旗开得胜";手拿向日葵的父亲,将花转向不同角度,试图捕捉最佳光影;还有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手里攥着泛黄的旧课本,那是他们三十年前的高考复习资料,书页间还夹着早已干枯的野花,历史与当下在这一刻重叠,形成奇妙的共振,老人们浑浊的眼眸里,映照出的是与自己当年别无二致的紧张与期盼。

开考半小时后,天空飘起细雨,考点外的雨棚下,自发形成了"家长互助圈",有人分享自带的降压药,有人递上浸湿的纸巾,还有位退休教师轻声给焦虑的家长们讲:"当年我监考时,有个考生忘带橡皮,全考场的学生都悄悄把自己的橡皮掰成两半......"故事没讲完,雨幕中突然传来整齐的掌声——原来是不远处的交警支队,全体警员正对着考点方向敬礼,他们肩上的雨滴,与考生笔尖的墨痕,在雨中形成了奇妙的呼应,仿佛一场无声的接力,将守护与期盼传递。

中午十一点半,第一场考试结束,当考场门打开的瞬间,无数相机和手机举了起来,但最动人的画面,是一个穿运动服的男生冲出考场,将等待已久的母亲紧紧抱住,他母亲手中的保温桶"哐当"掉在地上,撒出的鸡汤溅湿了她的运动鞋,可她只是笑着拍儿子的背,就像他小时候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那样,这个拥抱里,没有"金榜题名"的期许,只有"平安归来"的释然,母亲鬓角的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额前,却比任何头饰都要动人。

傍晚时分,雨停了,夕阳将琉璃厂窑炉的剪影投射在考点墙壁上,那些曾经历千度高温淬炼的琉璃,此刻正折射着温润的光芒,就像这座城市,在烧烤的烟火与陶瓷的清雅中,在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里,始终保持着一种从容的姿态,当最后一辆送考车驶离考点,老槐树的花瓣轻轻落在志愿者未收起的"加油"横幅上,仿佛在说:青春的答卷,从来不止于笔尖的书写,更在于生活的每一次淬炼与坚守,那些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颤动,像是在为每一个努力过的青春鼓掌。

夜幕降临,淄博的夜市渐渐热闹起来,那些白天为考生让路的商铺,此刻正亮起温暖的灯光,一位卖糖画的老人摊前,几个刚结束考试的孩子正排队画着各自姓氏的糖画,当其中一个孩子画出"淄博"二字时,老人笑着蘸起金色的糖浆,在笔画连接处轻轻点了一下,像极了这座城市为青春添上的,最温柔的一笔,糖浆的甜香在夜色中弥漫,仿佛预示着所有努力终将收获甘甜,孩子们围着糖画,笑声清脆,那是青春最本真的声音,也是这座城市最美的和声。

2017高考小作文,2017高考作文题目都是什么
« 上一篇 4小时前
高考自学考试,高考自学考试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 » 4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