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2高考数学答案,2017年全国2高考数学
2017全国高考数学答案解析与命题趋势分析
2017年全国高考数学命题总体特点 2017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延续"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全国卷I和卷II在保持基础性、综合性同时,着重考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统计,当年全国高考数学平均分较2016年下降3.2分,但区分度系数达到0.62,体现出命题组对试题难度的精准把控。
(一)题型结构优化
- 选择题与填空题保持稳定:全国卷I共10道选择题(60分),全国卷II共8道选择题(48分),均设置2道含参数的压轴选择题,填空题全国卷I设置4道(24分),全国卷II设置3道(18分),其中新增1道几何证明填空题。
- 解答题呈现梯度化:全国卷I解答题6大题(86分),全国卷II解答题5大题(82分),导数题(全国卷I第16题/全国卷II第17题)和解析几何题(全国卷I第19题/全国卷II第20题)构成压轴组合,难度系数分别为0.38和0.42。
(二)知识模块分布
- 函数与导数(占比23%):全国卷I共4道大题(32分),全国卷II共3道大题(28分),新增导数与不等式结合题型。
- 立体几何(占比18%):全国卷I设置1道大题(14分),全国卷II设置1道大题(12分),新增空间向量与几何结合题型。
- 平面解析几何(占比22%):全国卷I设置1道大题(14分),全国卷II设置1道大题(12分),新增坐标系转换题型。
- 数列与概率(占比19%):全国卷I设置2道大题(28分),全国卷II设置1道大题(14分),新增数列求和与概率综合题型。
全国卷I典型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题,60分) 第7题(5分):已知集合A={x| |x-1| ≤2},B={x| x²-2ax+a² ≤0},若B⊆A,则a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通过绝对值不等式解集B=[a,a+2],结合A=[-1,3],利用数轴分析可得a∈[-3,1],本题考查集合包含关系与不等式解集的转换能力,失分点在于忽略a的符号影响导致范围错误。
(二)填空题(共4题,24分) 第15题(5分):在等差数列{a_n}中,a_1=2,S_4=24,则a_5=? 解析:利用前n项和公式S_n= n(a_1+a_n)/2,代入可得公差d=3,故a_5=20,本题重点考查等差数列基本公式应用,常见错误是混淆a_n与S_n的关系。
(三)解答题(共6题,86分) 第19题(14分):已知椭圆C:x²/4 + y²=1,过点P(2,0)作直线l与椭圆交于A、B两点,求|PA|·|PB|的最大值。 解析:采用参数法设直线斜率为k,联立方程得x²+4ky-4=0,利用韦达定理结合绝对值公式计算,最大值出现在直线垂直于x轴时,|PA|·|PB|=4,本题创新点在于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最值问题,需注意参数取值范围的约束。
全国卷II命题特色 (一)跨学科融合趋势 第16题(12分):在△ABC中,已知AB=AC=2,BC=2√2,求角A的正弦值与三角形外接圆面积。 解析:通过余弦定理求得角A=90°,进而计算外接圆半径R=√2,面积π,本题将三角函数与平面几何结合,需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
(二)新定义题型突破 第18题(12分):定义数列{a_n}满足a1=1,a{n+1}=a_n + (-1)^{n}·n,求a_2017的值。 解析:通过观察前几项找出规律,发现奇数项为 triangular number,偶数项为 alternating sum,最终a_2017=1010100,本题创新性定义递推关系,考查归纳推理能力。
命题趋势与备考建议 (一)近年命题规律总结
- 难度系数曲线:2017年导数题难度系数0.38,较2016年下降0.05,但解析几何题难度系数0.42,保持稳定。
- 新增考点分布:新增"坐标系转换"(全国卷II第19题)、"数列递推创新定义"(全国卷II第18题)等2个新考点。
- 失分热点分析:计算失误率高达37%,其中立体几何体积计算错误率最高(28%),概率题条件概率理解错误率次之(22%)。
(二)高效备考策略
- 基础巩固:重点突破导数中洛必达法则应用(正确率仅61%)、解析几何中离心率计算(正确率58%)等薄弱环节。
- 模式训练:建立"函数与几何"、"数列与概率"等跨模块综合题训练体系,推荐使用"一题三解"训练法(几何法、代数法、数形结合法)。
- 心理调适:针对当年平均分下降趋势,建议实施"错题逆向工程",对近5年高频错题进行归因分析。
典型易错题深度剖析 (一)全国卷I第22题(12分)已知函数f(x)=lnx - ax,求f(x)在(0,+∞)的单调区间。 典型错误:
- 求导后仅解f'(x)=0,忽略导数符号分析(错误率42%)
- 列区间时混淆a>0与a<0情况(错误率35%) 正确解法: f'(x)=1/x -a,当a≤0时f(x)单调递增;当a>0时,f(x)在(0,1/a)递增,(1/a,+∞)递减。
(二)全国卷II第23题(14分)已知数列{a_n}前n项和S_n=2n²-n,求a_n。 常见误区:
- 直接代入n=1得a_1=1,但未验证递推关系(错误率29%)
- 忽略n≥2时的通项公式推导(错误率27%) 规范解法: a_1=S_1=1,当n≥2时a_n=Sn -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