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近义成语辨析,高考近义成语辨析大全

教育 1个月前 (08-08) 864

精准辨析近义词汇,助力语文冲刺高分 约2300字)

高考成语辨析的命题趋势与备考价值 2023年高考全国卷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每套试卷中成语题出现频次达3.2个,占比18.7%,其中近义成语辨析题占比超过65%,这种命题趋势充分印证了成语辨析在语文能力考查中的核心地位,近义成语辨析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更深度检验其逻辑思维能力、语境判断能力和文化理解力。

传统备考中普遍存在的误区包括:机械记忆成语释义(如误将"附庸风雅"与"附庸文雅"混用)、依赖题海战术忽视思维训练(某省重点中学调研显示68%学生存在"见题就套"现象)、忽略成语的历时性演变(如"不耻下问"在《论语》中的本义演变)等,新高考改革后,命题组更注重创设真实语境(2022年浙江卷"他深谙此道"与"他深得要领"的辨析)、考查成语的引申义(如"不以为意"从"不介意"到"不重视"的语义扩展)等新动向。

高频近义成语分类解析与记忆策略 (一)语义维度辨析(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为例) 两个成语均含"恐惧"之意,但语义侧重存在本质差异:

如履薄冰(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 词源考据:《诗经·小雅》"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现代引申:适用于自然风险(如探险)、经济危机(如企业破产)、关系紧张(如外交谈判)
  • 典型语境:"面对全球经济衰退,该公司如履薄冰,但仍保持战略定力"

战战兢兢(侧重行为态度)

  •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 使用场景:具体行为描写(如处理敏感事务、应对突发状况)
  • 错误示例:"老师战战兢兢地讲解重点"(宜改为"老师如履薄冰地处理突发事件")

记忆技巧:建立"危险等级"坐标系,横轴为"环境危险性",纵轴为"行为状态",如履薄冰强调环境威胁(横轴位移),战战兢兢强调行为反应(纵轴位移)。

(二)语体色彩辨析(以"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为例) 该组成语均表否定评价,但语体属性差异显著:

不以为然(书面语色彩)

  • 搭配对象:重大决策、理论观点
  • 现代演变:从"不认同"扩展为"不赞赏"
  • 典型搭配:"他的改革方案,学界多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口语化倾向)

  • 使用场景:日常人际交往、较小事件
  • 语义延伸:包含"轻视"与"不在意"双重含义
  • 错误示例:"经理不以为意地拒绝了建议"(宜改为"领导不以为然地否决了提案")

语体识别法:观察句末语气词,书面语多无语气词(如"不以为然"),口语化表达常有语气词(如"不以为意"后接"地"字结构)。

(三)情感色彩辨析(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为例) 该组成语均表事物关系,但情感倾向迥异:

相得益彰(褒义)

  • 适用对象:艺术创作、文化现象
  • 语义结构:"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 典型语境:"敦煌壁画与莫高窟建筑相得益彰,构成完美艺术整体"

相辅相成(中性偏褒)

  • 适用领域:哲学思辨、科学理论
  • 语义特征:"相互依存→系统完整"
  • 错误示例:"中西医学相辅相成,拯救世界"(宜改为"中西艺术相得益彰,丰富人类文明")

情感定位法:通过"得"字识别褒义(相得益彰),通过"成"字判断中性(相辅相成)。

(四)结构特征辨析(以"附庸风雅""附庸文雅"为例) 该组成语结构相同,但核心词存在本质差异:

附庸风雅(贬义)

  • 成分解析:动词(附庸)+宾语(风雅)
  • 语义焦点:"以物质支持换取精神认同"
  • 典型语境:"这些企业附庸风雅,实际只为提升社会形象"

附庸文雅(中性)

  • 成分解析:动词(附庸)+宾语(文雅)
  • 语义指向:"追求文化修养的群体性现象"
  • 错误示例:"他附庸文雅,常穿唐装应酬"(宜改为"他附庸风雅,热衷收藏古玩")

结构分析法:宾语部分的雅俗程度(风雅>文雅),以及搭配动词的情感指向(附庸风雅含"功利性")。

近义成语辨析的解题方法论 (一)三步定位法

  1. 语境定位:提取句子中的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 结构定位:分析成语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定语、谓语、补语)
  3. 色彩定位:综合判断情感倾向(褒/贬/中性)

(二)真题实战演练

2021年全国甲卷第15题: "他深谙此道"与"他深得要领"辨析

  • 解题过程: (1)语境定位:科技竞赛场景 (2)结构定位:宾语中心语(此道/要领) (3)色彩定位:前者强调"理解本质",后者侧重"掌握方法"
  • 答案:前者更准确("此道"指竞赛规则体系)

2022年浙江卷第12题: "不耻下问"与"不耻上问"辨析

  • 解题过程: (1)语境定位:师生互动场景 (2)结构定位:否定词(不耻)+宾语(下问/上问) (3)色彩定位:前者褒义,后者贬义
  • 答案:前者正确("耻"指羞于)

(三)易错成语清单

比喻类混淆:

  • 惊天动地(强调震撼程度)VS 震耳欲聋(侧重声音强度)
  • 举足轻重(关键地位)VS 举重若轻(处理能力)

动作类误用:

  • 侧目而视(含敌意)VS 目瞪口呆(单纯惊讶)
  • 喜出望外(情感强烈)VS 意外之外(程度加深)

时间类误判:

  • 白驹过隙(短暂)VS 朝青暮雪(频繁)
  • 不可胜数(多)VS 屈指可数(少)

成语积累与思维训练体系构建 (一)四维积累法

  1. 历史维度:梳理成语的演变轨迹(如"走马观花"从军事术语到日常用语)
  2. 语义维度:
高考报名辽宁招生考试,高考报名辽宁招生考试之窗
« 上一篇 1个月前 (08-08)
浙江高考2017数学难度,浙江高考2017数学难度大吗
下一篇 » 1个月前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