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7青海高考文综,2017年青海高考一分一段表文科

教育 2个月前 (07-30) 660

《2017青海高考文综命题特点与备考启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解析》

(全文约2380字)

青海高考文综考试概况 2017年青海高考文综考试在延续全国高考改革总体方向的基础上,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和时代特征,作为全国首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青海自2016年起实施"3+3"新高考模式,2017年首次完整呈现改革后的文综考试形态,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总分为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涵盖政治、历史、地理三大核心素养模块。 严格遵循《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和《学业水平考试大纲》,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结构保持稳定,政治学科占比35%(105分),历史学科占比30%(90分),地理学科占比35%(105分),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增"生态文明"主题试题占比达18.7%,体现青海作为生态屏障区的战略定位。

试题分析:三大学科的命题创新 (一)政治学科:时政性与实践性深度融合 2017年青海文综政治试卷设置4道选择题、3道材料分析题和1道综合探究题,总题量保持近年稳定,命题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热点时效性突出 试卷紧密围绕2017年国内外重大事件,包括"十九大"召开、建军90周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12个时政热点,碳纤维新材料产业发展"材料题,直接关联青海国家战略资源开发基地建设,体现地方特色。

  2. 理论联系实际 在"乡村振兴战略"案例分析中,要求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青海三江源地区扶贫成效,材料数据来源于青海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3. 价值引领显著 新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题,通过青海多民族地区发展案例,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历史学科: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并重 历史试卷共设8道选择题、3道材料解析题和1道论述题,呈现三大创新点:

  1. 历史脉络清晰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青海历史"为主线,设置"茶马古道-唐蕃古道-新欧亚大陆桥"三段式试题,要求学生构建青海在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定位,青海湖流域早期文明"史料分析题,选用青海海东市宗日遗址出土陶器作为主要材料。

  2. 考查方式革新 首次引入"历史情境模拟"题型,要求学生根据青海塔尔寺壁画内容,撰写300字"吐蕃时期宗教文化交流报告",考查史料解读与历史想象能力。

  3. 体现地域特色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历史变迁"专题占比达22.3%,通过分析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地区历史文献,要求学生评估生态保护成效,材料包含《卫藏通志》等青海地方志内容。

(三)地理学科: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凸显 地理试卷共设10道选择题、3道综合题和1道读图分析题,具有显著特点:

  1. 空间思维强化 "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专题设置系列空间分析题,要求学生结合等高线图、气候数据图,评估光伏电站选址合理性,数据来源于青海光伏产业2016年度报告。

  2. 生态教育深化 "青海湖流域环境治理"综合题占比达25%,包含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开发等模块,要求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制定治理方案,材料包含青海湖湿地监测站实测数据。

  3. 地理实践力考查 新增"青海湖环湖赛路线规划"实践题,要求学生根据地形图、交通网络图设计赛事路线,重点考察GIS技术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评分标准包含生态保护、交通效率、文化展示等维度。

典型试题深度解析 (一)政治学科案例分析题(2017年第22题) 材料:某企业落户青海海西州,利用当地丰富的盐湖资源开发新型钠盐产品,政府给予税收优惠并配套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年产值5亿元,带动就业1200人。

问题:

  1. 从经济角度分析该企业落户的优势条件(4分)
  2. 提出促进该产业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第一问需从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四个维度作答,第二问应结合"双碳"目标,从技术创新、循环经济、产业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议,典型错误包括忽略青海作为国家资源型战略基地的特殊性,或仅从企业微观层面考虑问题。

(二)历史学科论述题(2017年第38题) 材料一:《青海志》载:"唐蕃会盟碑记,和同为一家,共遵一德。"材料二:2017年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现场照片。

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青海民族团结的历史传承与现实实践(1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素养,需构建"历史延续-现实发展-未来展望"的分析框架,应梳理从吐蕃时期到新时代的民族团结政策演变,重点分析"和同为一家"理念的现代转化,需注意将《唐蕃会盟碑》与当代"三区三州"精准扶贫、多民族人大代表构成等现实案例相结合,体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三)地理学科综合题(2017年第55题) 提供青海湖流域地形图、气候数据图、生态红线图,要求完成:

  1. 划分湿地保护优先区(4分)
  2. 设计生态移民方案(6分)
  3. 评估环湖旅游开发影响(6分)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地理实践力,需综合运用GIS技术、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典型解法包括:第一问结合NDVI植被指数划分保护区;第二问运用人口迁移理论设计移民安置点;第三问运用SWOT分析评估旅游开发,常见失误包括忽略高寒草地生态脆弱性,或未能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备考策略与能力提升路径 (一)构建"三维一体"知识体系

  1. 纵向维度:建立"古代-近代-现代"时间轴线,重点把握青海在茶马古道、藏区发展、生态保护中的历史节点。
  2. 横向维度:形成"生态-经济-文化"空间网络,理解三江源、柴达木盆地、环湖经济区的功能定位。
  3. 立体维度:整合"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视角,培养跨学科思维,例如分析三江源生态保护时,需同时运用政治学的制度设计、历史学的生态变迁、地理学的空间规划。

(二)创新"四阶递进"复习模式

基础阶段(9-12月):构建"四色笔记"体系

  • 红色笔记:核心概念与理论框架
  • 蓝色笔记:时政热点与政策文件
  • 绿色笔记:地方特色案例
  • 黄色笔记:易错易混点

提升阶段(1-3月):开展"三微训练"

  • 微专题:每周1个青海特色专题(如"青海湖治理""青甘铁路建设")
  • 微项目:完成1份青海生态调研报告
  • 微竞赛:组织模拟联合国会议(主题:三江源国际生态合作)

冲刺阶段(4-6月):实施"双模演练"

  • 模拟联合国
2017高考语文甘肃答案,2017高考语文甘肃答案解析
« 上一篇 2个月前 (07-30)
高考二本难吗,高考二本难吗知乎
下一篇 » 2个月前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