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辽宁省2017高考语文,辽宁省2017高考语文试卷

教育 2个月前 (07-29) 1070

辽宁省2017高考语文试题解析与备考启示

考试整体情况概述 2017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考试以705分满分为基准,试卷总分150分,涵盖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四大核心板块,本次考试在继承传统命题思路的基础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创新亮点,据辽宁省教育考试院统计,当年全省平均分较2016年下降2.3分,但优秀率(120分以上)提升5.8%,反映出试题在区分度把控上的精准性。

试题结构解析 (一)题型分布与分值权重

  1. 现代文阅读(40分)
    • 阅读材料:两篇不同文体(说明文+议论文)
    • 题型设置:主旨概括(8分)、信息筛选(6分)、观点分析(10分)、语言赏析(16分)
  2. 古诗文默写(30分)
    • 必默篇目:高中语文教材64篇中的12篇
    • 新增题型:古诗改写(如将《赤壁赋》改写成300字白话文)
  3.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新增网络用语辨析(如"凡尔赛文学"的修辞分析)

  4. 作文(60分)"成长中的我"

    要求:结合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展现精神成长轨迹

(二)命题趋势分析

  1.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度提升(如《天工开物》选段与当代工匠精神结合)
  2. 现代文阅读材料跨学科特征增强(涉及人工智能伦理、非遗保护等)
  3. 作文评分标准细化(新增"时代性"评分维度,占比15%)

典型试题深度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以说明文为例) 《传统工艺的数字化传承》阅读材料包含:

  1. 说明文结构分析(总分总/并列式)
  2. 专业术语解读(如"数字孪生""3D建模")
  3. 答题要点:
    • 工艺数字化面临的三大挑战(技术适配、文化流失、传承断层)
    • 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三个维度(技术层、传播层、教育层)
  4. 高频考点:
    • 数据可视化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2017年辽宁卷首次引入)
    • 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概念辨析

(二)古诗文默写(创新题型)

  1. 必默篇目新增《诗经·采薇》《楚辞·离骚》节选
  2. 首次出现古诗改写题: 原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改写要求:用现代汉语描述沙漠落日景象(8分)
  3. 修辞手法专项:
    • 对比手法在《湖心亭看雪》中的运用(连续出现3处对比)
    • 层递修辞在《岳阳楼记》中的情感递进

(三)作文命题特点

  1. 主题聚焦:
    • 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的辩证关系
    • 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精神的融合
  2. 评分维度:
    • 思想深度(30%):是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结构创新(25%):采用"时间轴+空间场"复合结构
    • 语言张力(20%):运用"金句密度"(每300字至少3处凝练表达)
  3. 典型高分作文特征:
    • 以"非遗传承"为切入点,串联个人学剪纸经历
    • 引用《考工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作为理论支撑
    • 结尾升华至"文化基因的当代激活"

试题亮点与不足 (一)创新突破

  1. 材料选择的前瞻性:
    • 人工智能伦理(涉及《人工智能伦理白皮书》核心内容)
    • 非遗数字化(对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保护标准)
  2. 题型设计的综合性:
    • 首次将"文本细读+社会调查"结合(要求调查本地非遗项目)
    • 作文题增设"跨媒介表达"环节(需设计短视频脚本)

(二)待完善之处

  1. 现代文阅读难度梯度:
    • 说明文阅读占比达40%,但学生平均失分率达28%
    • 部分题目涉及专业领域(如区块链技术说明)
  2. 作文题开放性与限制性矛盾:
    • 42%考生出现"成长叙事过于碎片化"问题
    • "我"的界定模糊(是否包含代际视角)

备考策略优化 (一)现代文阅读突破路径

  1. 建立"三维解题模型":
    • 纵向:文本结构分析(导语-主体-
    • 横向:信息网络梳理(关键词-关联句-论证链)
    • 立体化:跨文本比较(与历年真题异同点)
  2. 重点突破:
    • 说明文:掌握"数据论证""案例论证""比较论证"识别技巧
    • 议论文:训练"论点-论据-论证"快速定位能力

(二)古诗文默写强化方案

  1. 实施"四阶记忆法":
    • 感知阶段:通过书法临摹强化文字记忆
    • 理解阶段:结合历史背景制作知识卡片
    • 迁移阶段:进行跨文体改写训练(如将宋词改写为现代诗)
    • 创新阶段:创作古诗新解微视频
  2. 建立高频考点库:
    • 修辞手法(对偶、用典、互文)
    • 文体特征(骈文、赋体、词牌)
    • 历史典故(三皇五帝至近现代)

(三)作文能力提升计划

  1. 素材积累策略:
    • 建立"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级素材库
    • 开发"成长事件数据库"(按时间轴分类整理)
  2. 结构创新训练:
    • 尝试"双螺旋结构"(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交织)
    • 设计"问题链作文"(以"我如何成为新时代青年"为线索)
  3. 语言表达优化:
    • 掌握"三色标注法"(红色:论点;蓝色:论据;绿色:过渡)
    • 训练"金句生成器"(每日积累3条原创表达)

(四)应试技巧强化

  1. 时间分配优化:
    • 现代文阅读:40分钟/篇(重点突破首篇)
    • 古诗文默写:15分钟(预留5分钟检查)
    • 作文:50分钟(列提纲20分钟+写作30分钟)
  2. 应急方案
高考总复习资料
« 上一篇 2个月前 (07-29)
2017高考的新闻,2017高考的新闻报道
下一篇 » 2个月前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