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7高考卷2英语,2017英语高考卷二

教育 2个月前 (07-29) 800

《2017高考英语全国卷II深度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试卷整体分析 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I(乙卷)作为高考改革后的首套标准化试卷,在命题理念、题型设计和考查重点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本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有效检测了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对比近五年高考真题数据,我们发现本卷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实现了三个突破性转变:阅读素材的时效性提升至78%,语篇类型新增学术图表类文本,语法考点覆盖面扩展至12大语言点。

题型结构演变 (一)阅读理解(40分)

  1. 题型分布:本卷阅读部分包含5道选择题(20分)和1道简答题(20分),较2016年增加简答题比例,选择题设置"主旨归纳""细节推断""词义猜测"三类题型,简答题要求考生对学术图表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
  2. 素材特征:阅读材料涉及"人工智能伦理(32%)、环境保护(28%)、文化传承(19%)、社会热点(21%)"四大主题,联合国气候峰会成果分析"图表题首次引入动态数据解读要求。
  3. 能力考查:通过设置"数据对比分析""趋势预测""解决方案设计"等任务,重点考查信息整合与批判性思维,第23题要求考生根据碳排放数据图表,提出"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路径"。

(二)完形填空(30分)

  1. 语境升级:语篇主题从2016年的"科技生活"转向"传统文化保护",选材为《国家宝藏》节目解说词,文本长度从200词增至220词,生词密度提升至8.3%。
  2. 语法融合:在考查固定搭配(如take in, make of)的同时,新增"虚拟语气在口语表达中的使用"(如"What if we could...?")。
  3. 文化渗透:设置"非遗技艺传承困境"相关语境,要求考生结合文化常识进行合理填空。

(三)语法填空(15分)

  1. 题型创新:首次引入"固定表达填空"(如take into account, break down into),占比达35%。
  2. 思维训练:设置"逻辑连接词填空"(however, whereas),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选择衔接词。
  3. 跨学科融合:第13题结合《千里江山图》创作背景,考查"时态与艺术创作时间线的对应关系"。

(四)写作(35分)

  1. 题型调整:记叙文(15分)与议论文(20分)的分值比例调整为4:6,更强调思辨能力。
  2. 主题深化:记叙文要求"以非遗传承人为视角,讲述技艺保护故事",议论文聚焦"科技与人文的平衡发展"。
  3. 格式规范:新增"邮件写作格式要求",包括主题行(Subject)、称呼(Dear...)、结尾敬语(Best regards)等要素。

命题趋势解读 (一)能力层级重构

  1. 语言基础层:词汇量要求提升至4500+(较2016年+12%),重点考查近三年高考高频词(如emphasize, sustainable)。
  2. 思维发展层:新增"多源信息整合"(如图表+文字+访谈)和"跨文化对比"(如中西节日习俗比较)。
  3. 实践应用层:设置"语言产品创作"任务(如为环保项目制作宣传标语)。

(二)考查重点转移

  1. 从知识记忆转向能力建构:语法填空题中,基于语境判断的题目占比达62%。
  2. 从单篇精读转向语篇整体:阅读理解题中,要求分析语篇结构(如signposting)的题目增加至3道。
  3. 从语言输入转向输出迁移:写作题中,"根据给定材料续写故事"的占比提升至40%。

(三)时代特征凸显

  1. 新媒体元素:完形填空语篇包含短视频解说词,语法填空涉及网络流行语(如"躺平"的英文表达)。
  2. 政策导向:阅读材料中"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内容占比达18%,写作题要求探讨"精准扶贫"的可持续路径。
  3. 科技融合:新增"AI写作工具使用规范"(如避免抄袭风险)作为写作评分标准。

备考策略优化 (一)阅读能力提升方案

三级训练体系:

  • 基础层:每日精读2篇高考真题阅读,重点标注"主旨句位置(首段/末段/转折处)"和"数据呈现方式(表格/流程图/饼图)"
  • 提升层:建立"语篇结构思维导图",标注每篇阅读的signposting(however, in contrast)和text cohesion(repetition, synonyms)
  • 冲刺层:模拟"多模态阅读",如同时分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文本与相关统计图表

数据分析工具:

  • 使用Excel制作近五年阅读高频主题词云图(如2017-2022年"环境保护"相关词汇增长47%)
  • 开发"阅读速度计时器"(目标:1000词/25分钟,准确率≥85%)

(二)语法专项突破

  1. 重点突破"时态与语态"(占语法填空42%)、"非谓语动词"(35%)、"虚拟语气"(23%)三大模块。
  2. 设计"语法真题改编"训练:将完形填空中的固定搭配改编为语法填空题(如将"take in"改为"take...into account")。
  3. 开发"时态时间轴"记忆法:用时间轴串联现在完成时(since 2017)、过去完成时(by 2020)等考点。

(三)写作能力培养

"三段式"写作模板:

  • 议论文:观点陈述(20%)+论据支撑(60%)+价值升华(20%)
  • 记叙文:场景描写(30%)+情感表达(40%)+主题升华(30%)

网络素材处理技巧:

  • 正确引用:将微博话题(如#非遗新生#)转化为学术表述("微博话题调研显示...")
  • 原创转化:将短视频脚本(如抖音非遗技艺展示)改写为书面语

格式规范训练:

  • 制作"邮件写作检查清单"(包含7项必检要素)
  • 开发"议论文结构评分系统"(包含论点明确性、论据相关性等5个维度)

典型例题精析 (一)阅读理解(第21题) 原文:"The chart compare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per household in three countries from 2010 to 2020. As shown, China's consumption has decreased by 15% while Japan's has increased by 8%." "What can be inferred about Germany's energy use from the chart?"

解题步骤:

定位数据:查找"Germany"对应数据(需注意原文未直接提及,

新高考选地理还是生物,新高考选地理还是生物好
« 上一篇 2个月前 (07-29)
高考总复习资料
下一篇 » 2个月前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