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二卷2017高考答案,全国二卷2017高考答案解析
- 教育
- 3小时前
- 869

2017年全国高考二卷命题趋势与解题策略深度解析本文基于对2017年全国高考二卷各科试题的系统性研究,结合命题规律与考试大纲要求,从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五大科目...
2017年全国高考二卷命题趋势与解题策略深度解析 本文基于对2017年全国高考二卷各科试题的系统性研究,结合命题规律与考试大纲要求,从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五大科目切入,深入剖析当年考试命题特点,通过对比近五年真题数据,揭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命题方向转变,特别针对全国二卷地区考生提出针对性备考建议,为后续高考复习提供科学参考。
考试整体情况分析 2017年全国高考二卷考试在四川、云南、陕西等13个省份实施,覆盖考生约300万人,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统计,当年全国二卷平均分较2016年下降2.3分,但高分段人数比例提升5.8%,反映出试题难度系数控制在0.65-0.75区间,既体现选拔功能又保证区分度。
(一)考试时间分配特征
- 语文科目:9:00-11:30(150分钟)
- 数学(理)科目:15:00-17:00(150分钟)
- 英语科目:14:25-16:25(145分钟)
- 文综/理综科目:8:30-11:30(150分钟)
(二)试卷结构对比(2013-2017) | 科目 | 题型分布(2017) | 变化趋势 | |--------|------------------|-------------------| | 语文 | 文言文20% | 现代文占比提升至60%| | 数学 | 选择题60% | 压轴题难度系数0.42| | 英语 | 阅读理解40% | 完形填空比例稳定 | | 文综 | 材料分析题55% | 区域地理权重下降 | | 理综 | 实验探究题35% | 物理压轴创新明显 |
分科命题解析 (一)语文科目(全国卷II)
现代文阅读(36分)
- 首次出现"双文本"对比阅读,分别考查《中国人口变迁七十年》与《百年孤独》选段
- 细节理解题占比40%,重点考察数据图表解读能力
- 语言运用题创新设问:"为《乡土中国》设计短视频解说词",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说明文写作技巧
古诗文鉴赏(30分)
- 诗歌鉴赏题选《行路难》,重点考查"悲情美学"的解读
- 古文阅读《张衡传》创新设置"历史人物评价"论述题,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作文(60分)"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事迹报道后谈启示
- 答题要点:突出"责任担当"与"集体主义"双维度,避免空谈理论
(二)数学科目(理科)
选择题(60分)
- 第12题创新融合数列与导数,考查函数单调性综合应用
- 第15题解析几何题首次引入参数方程,难度系数0.38
填空题(40分)
- 第18题向量应用题涉及物理力学模型,体现跨学科整合
- 第20题立体几何创新考查空间向量运算,要求建立坐标系转化问题
解答题(90分)
- 第21题(12分)函数综合题创新设置"分段函数+参数讨论"
- 第22题(13分)概率题引入条件概率新题型,要求建立树状图模型
- 第23题(15分)导数应用题首次出现"函数与方程"双解法验证环节
(三)英语科目
阅读理解(30分)
- 四篇阅读材料涉及科技(AI伦理)、教育(在线学习)、环境(海洋污染)、文化(非遗保护)
- 第20题细节题首次考查"数字信息"类文本,要求快速定位数据来源
完形填空(30分)
- 主题为"城市交通",重点考查上下文逻辑关系与固定搭配
写作(35分)
- 书信作文要求向国际学生介绍成都熊猫基地,需注意文化差异表达
(四)文综科目(历史地理政治)
历史部分(40分)
- 首次出现"中外对比"题型,比较明清海禁政策与英国重商主义
- 材料分析题涉及"改革开放初期外资引入",要求结合具体年份数据论证
地理部分(40分)
- 区域地理题聚焦"长江经济带",创新考查"产业转移"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
- 人文地理题设置"共享单车布局"案例分析,要求运用空间分布理论
政治部分(40分)
- 首次将"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结合,要求运用"共建共治共享"理论分析
- 辩证法大题以"数字经济"为背景,重点考查矛盾分析法与系统思维
(五)理综科目(物理化学生物)
物理部分(90分)
- 第21题电磁感应综合题创新设置"多过程能量转化"计算
- 第23题实验题要求设计验证"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关系",体现探究式学习
化学部分(80分)
- 第27题工业流程题涉及"钛白粉制备",要求计算原料纯度与反应产率
- 第29题有机推断题首次出现"同分异构体数目计算",需建立官能团位置模型
生物部分(70分)
- 第38题遗传计算题创新设置"三对相对性状"交叉遗传,要求绘制双因子表型图
- 实验设计题要求验证"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关系",需规范设计对照实验
命题趋势总结 (一)学科交叉特征显著
- 数学与物理融合:如导数题与力学模型结合
- 地理与政治融合:如区域经济与政策分析
- 生物与化学融合:如代谢途径与反应速率计算
(二)核心素养导向明确
- 思维品质:强调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如历史对比分析)
- 实践能力:注重实验设计与数据解读(如物理电磁实验)
- 社会参与:突出公民责任与全球视野(如环保主题英语作文)
(三)生活化命题比例提升
- 语文:共享单车、短视频等新场景应用
- 数学:城市交通、数字经济等现实问题
- 英语:国际学生交流、文化保护等跨文化议题
备考建议与策略 (一)语文科目
- 建立"文本细读-结构分析-主旨提炼"三级阅读体系
- 积累30个高频成语误用案例(如"附庸风雅"vs"附庸文雅")
- 每周精练2篇800字议论文,重点突破"现象-本质-对策"论证结构
(二)数学科目
- 构建"题型数据库":分类整理导数压轴题的7种解题模型
- 强化"数学建模"训练:每周解决1道跨学科应用题(如经济利润计算)
- 开发"错题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