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届高考作文,18届高考作文题目
时光的容器
高考作文题中常有"时间"的命题,而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那些被时光精心打磨的器物,它们沉默地立在岁月长河里,既是容器,也是见证者,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便是这样一件器物,它以冰裂纹般的肌理,盛装着千年的月光与文人的呼吸。
这件北宋汝窑的传世之作,通体泛着雨过天青的釉色,釉面开片细密如蛛网,在光线下折射出幽微的光泽,樽身的弦纹如同凝固的波纹,将流动的时间定格为永恒的线条,当我们凝视它时,看到的不仅是宋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更是一个文明的精神图腾,汝窑烧造时间仅二十年,存世不足百件,每一件都是时光的结晶,是偶然与必然共同孕育的奇迹。
器物与人的相遇,往往藏着命运的玄机,上世纪三十年代,这件天青釉弦纹樽辗转流落海外,被美国收藏家购得,它曾在异国博物馆的展柜里沉睡,隔着玻璃与无数陌生的目光相对,直到新世纪,它才通过华裔收藏家的斡旋,重归故土,当它在拍卖槌下以天价成交时,那些裂纹仿佛在诉说着百年间的离散与重逢,这让我想起苏轼在《定风波》中写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器物的流转恰如人生的际遇,在得失之间见出本真。
在博物馆柔和的灯光下,我曾久久驻足于这件弦纹樽前,它的釉色如此纯净,仿佛将整个北宋的烟云都收进了这方寸之间,汝窑的工匠追求"雨过天青云破处"的意境,这种对自然天趣的极致追求,正是中国美学的精髓,弦纹樽的器型简约至极,没有繁复的装饰,却在细节处见真章——釉面的厚薄变化,开片的走向,口沿的包浆,都是时光与人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让我联想到书法中的"屋漏痕",那种不经意间流露的自然之美,正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速成的时代,连器物生产都变成了流水线作业,而这件千年前的瓷器,却教会我们耐心与等待,汝窑的烧造成功率极低,工匠们需要在无数次失败中摸索出最佳配方,这种对完美的执着,在浮躁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弦纹樽身上的每一道裂纹,都是时光的吻痕,是岁月赋予的独特印记,正如人生中的挫折与伤痕,最终都会成为生命的勋章。
站在弦纹樽前,我仿佛听见了宋代工匠拉坯时的转盘声,看见了窑火中釉色变幻的瞬间,这件器物承载的不仅是物质文明,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对美的敏感,对技艺的敬畏,对时间的尊重,当我们的目光穿过千年的时光,与这件弦纹樽相遇时,实际上是在与自己的文化基因对话,它提醒我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东西值得用一生去等待,用时光去守护。
时光的容器,盛装的何止是器物本身?它盛装的是文明的记忆,是匠人的心血,是无数个黄昏与黎明的累积,当我们学会欣赏这些被时光浸润的器物,或许也就懂得了如何与时间相处——不是对抗,而是共生;不是占有,而是敬畏,正如这件天青釉弦纹樽,它以沉默的姿态,向我们诉说着永恒与刹那、创造与守护的永恒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