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池州高考,池州高考状元2025

教育 36分钟前 797

杏花微雨中的青春答卷

杏花微雨的清晨,池州府学宫的青石板路上,三声清脆的炮响划破薄雾,这是南宋绍兴三年的春闱,也是池州学子们命运的转折点,贡院的朱漆大门在“吱呀”声中缓缓开启,三百余名青衫学子手持木牌,如涓涓细流般鱼贯而入,他们的脚步声与雨滴敲击瓦檐的声响交织在一起,谱写出这座江南小城最动人的晨曲,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湿润的泥土气息。

池州自古文风鼎盛,自唐代诗人杜牧写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名句后,这片土地便与书香结下了不解之缘,府学宫内的千年古柏见证了无数寒窗苦读的日夜,此刻正默默伫立在细雨中,虬曲的枝干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即将入场的学子们加油鼓劲,又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古城千年的文脉传承。

贡院内的号舍整齐排列,如蜂巢般密集而有序,狭小的空间里只容一桌一凳,来自青阳县的学子周明远端坐在自己的号舍前,指尖摩挲着母亲连夜缝制的粗布衣袖,那针脚细密而温暖,带着家的气息,这是他第三次参加科考,前两次都名落孙山,父亲的叹息与母亲隐忍的眼眸仍历历在目,父亲在他临行前塞给他的那个沉甸甸的布包里,装着家里仅有的积蓄和母亲煮的茶叶蛋,还有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父亲歪歪扭扭却力透纸背的字迹:“莫问前程,但尽人事。”这简单的八个字,此刻却重逾千斤,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考场外,知府李大人正沿着警戒线缓缓巡视,他的目光如炬,扫过每一位紧张的考生,这位来自中原的官员深知池州文风之盛,人才辈出,今年特意从州库中拨出银两,为每位考生准备了上等的笔墨纸砚,唯恐因物之不精而埋没了真才实学,他望着贡院上空飘荡的杏花雨,花瓣如雪般纷纷扬扬,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赴京赶考的情景,那时他也是这般紧张,却又满怀憧憬,仿佛整个未来都在笔尖等待书写,而手中的毛笔,便是开启命运的钥匙。

辰时已到,主考官威严的声音宣布封门,号舍间的木门依次落下,发出沉闷的声响,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周明远深吸一口气,平复着激荡的心绪,展开墨迹未干的考卷,题目是《君子务本》,出自《论语》,看似寻常,却暗藏玄机,他想起恩师王先生的教诲:“作文如做人,首重立意,为辞章,末为考据。”窗外的雨渐渐大了,打在号舍的顶棚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如战鼓催征,却丝毫影响不了他奋笔疾书的节奏,笔尖在宣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青春与梦想在对话。

贡院外,等待的人群如潮水般起伏,其中一位白发老妇格外引人注目,她撑着油纸伞,踮起脚尖向院内张望,浑浊的眼中满是期盼与焦虑,她是周明远的邻居,也是看着这孩子长大的,看着他从一个懵懂孩童长为青涩书生,她的儿子十年前也曾在这里考试,如今在县城里做教书先生,每每提及,仍觉自豪,老妇人不知道的是,就在不远处的茶楼里,她的丈夫正和一群同乡喝茶聊天,表面上在闲谈天气与收成,实际上每个人心里都惦记着自家孩子的答卷,耳朵时刻捕捉着贡院方向的任何一丝动静。

时近午时,雨势渐歇,天边隐约透出一丝阳光,一位号军提着食篮穿梭在狭窄的过道上,为考生们送来简单的午餐——两个白面馒头和一碟腌萝卜,周明远接过热气腾腾的米饭,就着咸菜慢慢咀嚼,食物的香气让他想起家的味道,他忽然想起临行前母亲说的话:“考场上别饿着肚子,身体要紧,才能考出好成绩。”简单的饭菜里,饱含着家人最朴素的牵挂与最深沉的爱,如春雨般滋润着他的心田。

酉时将近,考场内开始骚动,预示着考试即将结束,周明远放下笔,长长舒了一口气,额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最后一篇策论《论治水之道》他写得格外用心,不仅引经据典,更结合了池州当地频发的水患情况,提出了疏通河道、修建水坝等不少独到见解,他想起去年夏天洪水肆虐时,父亲带领乡亲们日夜护堤的场景,那些鲜活的经历、那些与洪水搏斗的日日夜夜,都化作了笔下的真知灼见,让这篇策论充满了生命力与说服力。

贡院大门再次开启时,夕阳正将天边染成金红色,云霞如锦,考生们步履蹒跚地走出考场,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与对未来的无限期待,周明远看见老妇人和丈夫站在人群中,正焦急地向张望,当他望过去时,两人同时向他挥手,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那一刻,周明远忽然明白,无论结果如何,这段在杏花微雨中奋笔疾书的青春岁月,那些与同窗切磋琢磨的日子,那些师长谆谆教诲的时光,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最珍贵的答卷,其价值远不止于一纸功名。

夜幕降临,池州的灯火次第亮起,如繁星落入凡间,府学宫的古柏在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枝叶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诉说着这座古城千年的文脉传承与生生不息的希望,而那些刚刚走出考场的年轻身影,虽带着疲惫,却眼神坚定,他们正带着各自的梦想与期盼,如同点点星火,继续书写着属于池州的下一个传奇,也书写着自己人生的华彩篇章。

合肥高考录取,合肥高考录取分数线2025
« 上一篇 46分钟前
高考直通,高考直通车
下一篇 » 25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