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考点,成都高考点位分布
红墙下的蝉鸣与笔尖声
七月的成都,暑气蒸腾,青石板路被晒得发烫,仿佛要蒸腾出这座城市的千年底蕴,人民公园的蝉鸣穿透梧桐树叶的缝隙,与盖碗茶的清香交织在一起,氤氲成一种独特的城市气味,飘向几条街外的考点,成都七中林荫校门口,两株百年黄桷树如两位沉默的巨人,撑开巨大的树冠,将炽烈的阳光筛成细碎的金箔,斑驳地落在赭红色的砖墙上——这抹深沉的红,自民国初年便矗立于此,不仅见证了砖石的斑驳,更铭记了无数个夏天里,那些青春、梦想与奋斗的滚烫战役。
清晨八点,街道尚未完全苏醒,警戒线已如一道温柔的屏障,将喧嚣隔开,穿蓝色马甲的志愿者们手持"静音"牌,像一排排坚守岗位的哨兵,用沉默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宁静,一位头发花白的退休教师,端坐在马扎上,面前的铁皮罐里,是她亲手剥好的荔枝,晶莹剔透,还带着晨露的微凉:"吃了甜的,心里才甜,考起才甜嘛。"她的四川话温软绵长,带着老成都特有的糯糯尾音,考生接过荔枝时,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她布满岁月痕迹的手背,那温度,像极了外婆在灶台前忙碌时,轻轻拂过额头的掌心,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暖意。
考场内,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唯有笔尖与答题卡摩擦发出的"沙沙"声,细密而富有节奏,如同春蚕在静谧的夜里啃食桑叶,也似时光在青春的答卷上缓缓流淌,后排男生额角的汗珠汇聚成一颗,沿着脸颊滑落,"啪"地一声,晕开在数学卷子的函数图像上,氤氲开一小片模糊的墨迹,他下意识地抬头望向窗外,目光穿过窗棂,看见树梢上停着一只麻雀,歪着小脑袋,黑豆似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间挤满梦想与紧张的教室,恍惚间,三年前的蝉鸣天仿佛重现,他也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偷偷在草稿纸上勾勒着麻辣火锅翻滚的红油,却被数学老师抛来的粉笔头精准地砸中手背,那点微疼,此刻竟成了遥远而亲切的回忆。
校门外,另一场无声的战役正悄然上演,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盼交织的气息,穿旗袍的母亲们撑着素雅的遮阳伞,裙摆上别着金灿灿的向日葵胸针,那明艳的色彩,是"一举夺魁"的虔诚祈愿;穿马褂的父亲们则大多沉默,他们紧紧攥着孩子的准考证,手心沁出的汗液将薄薄的塑料卡片浸得有些发软,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卖凉虾的小贩推着吱呀作响的铁皮车缓缓走过,冰粒在晶莹的红糖水里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咚"声,然而这平日里诱人的声响,此刻却无人驻足——所有人的神经都绷成了一根纤细而坚韧的弦,连拂过的风都似乎放轻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凝重的等待。
在这片焦灼的等待中,最动人的风景,属于那个独自站在黄桷树下的穿校服女孩,她没有像其他考生一样被父母紧紧簇拥,只是静静地倚靠着粗糙的树干,手指反复摩挲着校服第二颗纽扣,那颗纽扣,在去年成人礼上,班主任曾说"纽扣连着心脏,连着我们的根与魂"时,她悄悄换上的备用扣,圆润而光滑,带着体温,她从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透明的玻璃罐,里面塞满了折成星星形状的彩色纸条,那是初中好友们写下的"必胜"箴言——有的画着憨态可掬的熊猫,旁边写着"火锅等你回来涮";有的用稚嫩的笔迹写着"你是我们的骄傲";还有一张,干脆用拼音拼凑出"要加油哦,我们会想你",每一个纸条,都是一束微光,照亮了她此刻有些忐忑的心房。
开考铃声骤然响起,清脆而决绝,像一道无形的闸门,瞬间隔绝了内外两个世界,几乎同时,一阵调皮的夏风拂过,卷起几片金黄的梧桐叶,它们打着旋儿,轻盈地落在警戒线外那束最鲜艳的向日葵上,那束花,是早市摊主李大爷一大早就送来的,他凌晨四点就摸黑去了花市,精心挑选了这些"像娃娃脸蛋一样水灵"的花朵。"看着就欢喜,讨个彩头!"他的三轮车把手上,还贴着一张早已褪色的"高考加油"贴纸,那是十年前他送女儿参加高考时亲手贴上去的,如今女儿已穿上白大褂,成为了华西医院一名优秀的医生。
上午十一点半,语文考试结束的铃声如同解脱的号角,瞬间释放了压抑已久的情绪,考场大门敞开,考生们如潮水般涌出,有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高高比出"耶"的手势;有人一见到等候已久的父母,便再也忍不住,紧紧抱住他们放声大哭,积压的紧张在这一刻化作滚烫的泪水;还有人则选择了一种更为激烈的方式——蹲在地上,将陪伴了自己无数个日夜的复习资料狠狠撕碎,纸片如雪花般纷纷扬扬,飘向那片见证了一切的红色砖墙,穿旗袍的母亲们眼眶湿润,急忙用毛巾擦拭孩子汗湿的颈间;穿马褂的父亲们则笨拙地拍着孩子的背,那宽厚的手掌,竟也微微颤抖起来。
那个穿校服的女孩,在人群中寻觅着,最终走到李大爷的三轮车前,她从玻璃罐里取出一颗最亮的星星,郑重地塞进他布满老茧、粗糙得像老树皮般的手心里:"爷爷,谢谢您的花,它们很美。"李大爷愣了一下,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一层柔光,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一朵绽放的菊花:"好娃娃,考得好!下次来,爷爷请你吃冰粉,不要钱!"蝉鸣依旧聒噪,阳光依旧炽烈,但每个人的心里,仿佛都有一股清泉潺潺流过,带走了燥热,留下了甘甜与希望。
傍晚时分,考点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仿佛一场盛大的仪式悄然落幕,清洁阿姨挥动着扫帚,细心地清扫着地上的纸屑与尘埃,忽然,她发现一张被踩得有些模糊的数学卷,一角还露出了一个歪歪扭扭的火锅简笔画,旁边用铅笔写着一行稚嫩却坚定的小字:"明年,我还会回来!"阿姨笑了笑,那笑容里充满了了然与慈爱,她小心翼翼地将卷子叠好,放进了自己洗得发白的布包里——说不定,这就是她孙子的考卷呢,未来的希望,总是这样在不经意间悄然传递。
红墙下的蝉鸣,依旧不知疲倦地鸣唱着,就像成都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它的记忆永远鲜活,永远带着热气腾腾的烟火气与生生不息的希望,而那些在这个夏天里奋力奔跑、挥洒汗水的少年,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坚韧,他们的梦想,都将成为这座城市新的血脉,融入它的肌理,在未来的某个蝉鸣阵阵的时节,这些故事,将会被新的少年们,在红墙下,在树荫里,悄悄传唱,如同一场永不落幕的青春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