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6年高考全国卷1,2016年高考全国卷1政治真题

教育 22小时前 841

破茧的蝴蝶

六月的阳光如同熔化的金子,灼热地倾泻在考场外,梧桐树的影子被拉得细长,像一道道刻在地上的时光印记,我攥着准考证的手心沁出细密的汗珠,监考老师的声音像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带着一种不真实的质感:"现在开始分发试卷。"当那张印着密密麻麻文字的纸张传到我手中时,纸张的冰凉触感让我瞬间清醒,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三年前那个同样燥热的午后——班主任站在讲台上,将一本泛黄的《乡土中国》轻轻放在投影仪下,她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同学们,高考作文,考的从来不是辞藻的堆砌,而是你们对这个世界、对自身的理解与思考。"

彼时的我,年少轻狂,总以为高考不过是人生漫长旅途中一座普通不过的关卡,只需奋力一跃便可跨越,直到第一次模拟考的成绩单发下,我看着作文栏里那个刺眼的"28分",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如芒在背",那分数像一根根细小的针,密密麻麻地扎在心上,语文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窗外的玉兰花正落得满地,洁白的花瓣铺陈在水泥地上,有种凄美的决绝,她没有责备,只是翻开我的作文本,指着那些被我精心雕琢却空洞无物的句子,轻声说:"你写的是漂亮的句子,但不是一篇有生命的文章,蝴蝶破茧前,总要经历一段在茧中默默积蓄力量的时光,那不是沉寂,而是为了更绚烂的蜕变。"那天,她没有给我讲授任何所谓的写作技巧,只是让我沉下心来,重读费孝通先生笔下的"差序格局",去理解文字背后那片广阔的社会土壤。

从那天起,我仿佛变了一个人,我开始像一个细致的考古学家,重新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清晨的菜市场,热气腾腾,卖豆浆的王阿姨总会笑着多给熟客一勺糖,那甜意融进豆浆,也暖进了人心;小区门口的保安大叔,会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主动为晚归的业主保管湿漉漉的雨伞,那小小的举动,撑起的是一片温情;就连楼下那只时常蜷缩在角落的流浪猫,也被不同楼层的住户轮流投喂,小小的食盆里,盛满了陌生人之间的善意,这些曾经被我视作理所当然的生活片段,在《乡土中国》这面镜子的映照下,渐渐显露出"熟人社会"那温暖而复杂的肌理,当我把这些带着烟火气的观察与思考写进周记时,语文老师用红笔在我的作文本旁,画下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翅膀仿佛下一秒就要振翅高飞。

期中考试的作文题是"传家宝",我写的是太奶奶留下的那枚银戒指,戒指内圈,清晰地刻着"慎独"二字,太奶奶是民国时期的师范生,一生清贫而风骨,她总说:"真正的教养,不在于锦衣玉食的显赫,而在于无人监督时,依然能坚守内心的准则。"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我对《乡土中国》中"礼治秩序"的理解,我尝试着将这份来自家族的传统家风,与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进行对话,探讨它们在人性深处共通的坚守与道义,当成绩公布时,作文栏的数字跃升至"42",班主任在班上朗读我的文章,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照在作文本上,那红色的批注与银色的戒指仿佛交相辉映,我仿佛真的看见一只蝴蝶,在文字构筑的花园中翩跹起舞。

终于,高考来临,那天的作文题是"教育和国家的未来",落笔写下"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时,我的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费孝通先生在西南联大简陋教室里传道授业的身影,还有语文老师办公室窗外年年岁岁岁年岁岁落了又开的玉兰花,更有太奶奶戴着那枚银戒指,在昏黄灯光下摩挲课本的慈祥模样,那些看似零散的记忆碎片,在"文化自觉"这条隐秘而坚韧的线索牵引下,渐渐拼凑成一幅完整而深刻的图景,我明白了,教育传承的,是知识,更是风骨;国家未来的根基,在于科技,更在于人心。

结束铃声响起时,我放下笔,听见窗外的蝉鸣仿佛被按下了放大键,格外响亮而充满生命力,走出考场,一眼就看见母亲捧着一束栀子花站在人群中,洁白的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晨露,散发着清幽的芬芳,她没有问我考得如何,只是温柔地将一朵别在我衣襟上,轻声说:"你太奶奶说过,栀子花要晒足了太阳,才能香气愈发浓郁。"那一刻,夏日的微风拂过,栀子的香气萦绕鼻尖,我忽然彻悟,高考这场青春的成人礼,真正考验的从来不是答题卡上那些冰冷的选项,而是我们在成长的长河中,是否拥有像蝴蝶那样的智慧与勇气——在属于自己的茧房里,耐心积蓄破茧的力量,最终挣脱束缚,飞向那片属于自己的、广阔无垠的天空。

每当回想起那个蝉鸣不止的夏天,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作文本上那只蝴蝶的轮廓,它教会我,真正的成长,不是仓促地逃离茧房的束缚,而是在那段看似沉寂的积蓄时光里,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学会与世界温柔相处,就像费孝通先生先生所期许的那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或许就是高考留给我,也是留给每一个在青春中奋力拼搏的人,最珍贵、最隽永的启示。

安徽高考一本录取率,2025安徽高考一本录取率
« 上一篇 22小时前
高考招生录取分数线,高考招生录取分数线查询
下一篇 » 21小时前